信号11
在考虑盈利能力与债务安全之间的关系时,由息税前利润(EBIT)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计算的利息保障倍数是国际上通用的权威指标。要维持债务可持续性,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1,表明公司至少可以通过盈利先还息,这是借新还旧得以维持的底线。
超日太阳在利润下降的同时,债务积累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因而利息保障倍数持续下滑(见图9)。该倍数在2011年末只有0.64,在超日债发行后的2012年上半年末已经跌至-0.44。这说明借新还旧对于超日太阳而言也是一件难以持续的事情,违约必然发生。
超日太阳试图覆盖整个产业链,并且力求做到上下游产能匹配,激进的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为现金流损耗、资产质量恶化和亏损扩大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财务恶化是公司健康度下降的症状,那么经营模式粗放激进就是发病的诱因,更值得投资者深刻反思。
超日太阳采取了纵向与横向同时扩张的经营方式。公司名义上试图通过向上控制供应链、向下向终端客户靠拢来减小风险,但是这种为了挤压对手、追求利润的全产业链扩张方式过于冒险。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主要依赖于债务而非经营利润,必然难以为继,最后成为“庞氏骗局”。
不过,这种激进的风格并非一时冲动。超日太阳在上市之前已经描绘了宏伟的光伏产业链蓝图(见图8),在当时看来似有合理之处,并在IPO时被市场认可。
首先,光伏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是击垮对手的最直接办法。更何况光伏行业的盈利模式是薄利多销,理论上拥有产能规模越大的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而且获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补贴的可能性越高。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在破产以前,就是无锡市政府积极扶持的对象。
其次,基于上市前的经验,超日太阳希望通过提高上游原材料自给率,来提升综合毛利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