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1
2011年4月18日,公司披露上市后首份季报就已经显示出流动性面临压力。在报告期内,经营现金流-8.8亿元,资本支出2.2亿元,现金从24.6亿元减少至13.5亿元。
超日太阳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横向规模扩大化。公司扣除中介费用后的上市募集资金为22.9亿元,其中对应募投项目包括累计10.1亿元的三个光伏电池组建项目、一个8000万元的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另有10亿元超募资金。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运用十分谨慎,可以为超出预计的募投项目补充资金,更多则是留作现金储备。但超日太阳在距2011年11月17日上市仅一个月之后,董事会就决定用其中4亿元偿还银行贷款,上市三个月后又决定用5.9亿元投资了旗下赛阳硅业2000吨多晶硅项目和超日九江20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此时所剩超募资金已不足800万元。
庞大的资本开支和产能扩张导致了后续经营开支的上升。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公司不仅不能通过主营业务补充流动性,反而不断亏损,加剧现金消耗。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超日太阳经营现金流呈净流出,仅在2011年上半年就减少了16亿元。
信号2
超日太阳的现金储备不断下降,根本不能覆盖流动负债(见图3)。于是,公司在2012年3月发行10亿元“11超日债”,其中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并再度用剩余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借新还旧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信号3
此后现金缺口进一步显现。光伏行业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产能的扩张难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尤其表现在产业链上游环节。于是,董事会2012年9月决定将上市募资原定用于年产5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和年产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的2.1亿元,加上原定用于归还融资租赁设备款的1.5亿元,用作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
随后,现金流对债务安全的保障程度也越来越低。如果现金能够恰好覆盖短期到期债务,现金储备对流动负债之比为1,意味着公司兼具债务安全和现金利用效率。超日太阳在上市融资后,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持续不足0.5倍,即便是在“11超日债”融资完成后该比率也只有0.16,最后接近于零,亦反映出早在违约来临前现金流危机就已经爆发。
在现金流紧张的同时,管理层却很慷慨地决定进行现金分红。超日太阳在2010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亿元,派发现金股息1.05亿元;在201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0.7亿元,派发现金股息2500万元。这两次派息是在亏损的情况下实施的,无异于杀鸡取卵,大股东则从中获利。不仅再次抽干公司现金储备,而且反映出管理层信用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