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n事实上最后的成交价格还与付款方式以及成交数量有关,比如品牌品质无差别的两个240W多晶组件,一个报价4.5元/W但是要求先钱后货,另一个报价4.6元/W,可以先货后钱承兑半年的。估计做为电站方选择用后者的会居多。
) 小结,目前硅料的到港/到厂价格为13-16万/吨,化学法的硅料厂全线亏损。单晶圆棒的市场价为25万/吨左右,方棒价格再加1万/吨左右的开方费,有价无市,成交低迷。单晶方棒对多晶方锭的加工费差基本上在8-9万/吨。目前只剩下单晶一线成本水平的企业还在生产,基本上可以认定自7月份开始所有的单晶拉棒企业都是净损的。0
单晶组件与多晶组件的对决已经白热化,目前单晶明显处于劣势。下降通道形成后要想转变是很难的。
单晶的路怎么走?
那么单晶是否就此死掉?未必!正如前面的分析有以下几条路可走:
一,在不过多增加电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单晶的转换效率。
二,在保持电池环节能做下去的前提下,增加每单位重量硅锭的出片数。
三,降直拉单晶的成本。
(1)到电价低的地方建厂;
(2)改热场结构和工艺参数,降电耗;
(3)国产石英砂的提纯提质,降石英埚的成本;
(4)增加热场的使用寿命;
(5)加大投料量,降单位的拉晶成本。
如果主流生产技术能达到以下几个指标的话,市场结构将可能发生决定性的逆转。
(1)单晶方棒和多晶方锭的加工费差降到70元/KG以下。
(2)主流的每KG的方棒/方锭的出片数增加到60片以上。
(3)单晶的转换效率在多晶的转换效率的基础上再高出15%以上。
小结
全文我都没有提两毛钱的事,但是明白人都可以看出来,两毛钱就可以逆转整个晶硅市场了。(文/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