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2007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的企业,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咬咬牙挺过这次危机应该问题不大。但之后进入的企业,可能都会消失在这个冬天。目前,仅浙江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其中一大半是2007年之后进入的。
老冯的困境,只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即便是像无锡尚德、赛维LDK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近期也接连传出了破产传闻。11月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在美国上市的8家中国光伏企业中,仅大全新能源和晶科能源仍能保持赢利,尚德电力、赛维LDK、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韩华新能源、晶澳太阳能等6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此前,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早在今年年初,他就已经意识到,“太阳能下半年要准备过冬了,最困难的时期是在今年下半年”,“在欧美、西方国家,太阳能现在还是一个靠政府补贴的市场;而中国现在还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哪来工厂?这句话我在过去5年不知讲了多少遍,但听进去的人可能不多。所以,我们一再呼吁,中国不能仅仅发展产业,还要发展市场”。
对于过去10年一直在狂飙突进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2011年之后,它们必须面对的,可能将是一段漫长的“阳光黯淡的日子”。
海外阳光黯淡
一直以来,中国接近95%的光伏产品都要依赖出口。尤其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一直都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出口国。以德国为例,2009年,其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8GW,而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从中国进口。
德国一直是全球最重视光伏发展的国家,也是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战争导致的世界性能源危机,德国国内能源价格飞涨。为了缓解此次危机,德国被迫开始大力发展新的可替代能源。如今,德国已建成的17座核电站中的12座,都完成于那一时期。
然而,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德国国内的反核声音高涨。在绿党前身“新社会运动”的带领下,无论是新建核电站,还是核废料运输,都遭到了大批民众抗议示威,甚至是卧轨拦车。最终,来自左派社会民主党的施罗德政府,于2001年颁布了“逐步退出核电”法令,确定到2022年将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
但德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并未因此减缩。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到2012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应比1990年减少21%。这也意味着,德国政府必须开始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巨额投资和部署,而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光伏,自然成为了德国发展的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