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让尚德显得有些狼狈的与MEMC终止合约一事,也是非战之罪。除天合CEO高纪凡在2008上半年有所警觉而壮士断腕,弃已投资千万的多晶硅项目之外,行业内几乎无人嗅到金融危机的风险。包括Q-cells、CSI和南京中电等企业,也都与多晶硅企业签订了长单。此次解除供应,让尚德从长远角度看,摆脱了身上的枷锁,当年MEMC在签订十年供货协议时,还顺带要了尚德的股份,这次双方“分手”,一方面应该是MEMC不肯议价,另一方面是尚德有意涉足硅片环节以进一步降低成本。”2006年我们与它签合同的时候,原材料的价格比市场便宜20%-30%,但后来我们看到原材料的趋势在往下走,如果我们把这份合同执行下去,要比现货价亏损4个多亿美金。于是我们与MEMC公司商量停止执行合同,我们给它一些补偿。由于我们5年前已经预付款5700万美金,对方同意我们再付6000多万美金就结束合同。总计我们要付出1.1亿美金,但可以节省4亿美金。“
今年3月,尚德电力以1.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硅片制造企业荣德新能源。荣德新能源前身为辉煌硅能源(也是尚德电力的硅片供应商)。根据尚德的公司规划,荣德新能源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在2011年上半年形成单晶硅和多晶硅总计1.23GW的产能,到2011年的年尾组件产能要达到2.4GW,切片产能达到1.2GW,也可以这样说,自产切片一直都保持在一半的供应产量上。荣德新能源最终将形成3GW的产能数量。
个人认为施的真正错误在于投资薄膜电池。在唱衰薄膜短期前景后,施正荣又忍不住上薄膜项目,这可以归结为他对薄膜技术的感情:做了一辈子薄膜,总想做点突破,而且做惯老大的尚德也难以忍受在可能成为未来主流的技术上落后。
从2007年5月到2011年初,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该项目最终被放弃。做为一个一直从事薄膜研究,至今喜欢被人称作施博士的科学家和一个成功的商人,如果说分析不出该项目的可行性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这个理想主义者仍然对老本行念念不忘,即使存在风险,他也要去冒险赌一赌。“我是个理想主义者,今年已年过半百,还有理想。”施正荣说做为一个探索者,尚德还会保持这种敢于犯错的勇气,给后来者避免犯错,避免曲折的机会。
“中国企业还是要花更多时间,并且实实在在地把销售收入中的5%或者8%放在研发上,那么5年以后中国再出现一个被市场认可的FirstSolar是可能的。”可惜,现在的光伏市场生存压力过大,留给研发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像FirstSolar那样埋头研究10年后一鸣惊人的情况已不可复制。
媒体经常拿施正荣和英利的CEO苗连生做比较,反差极大的两人代表着中外企业思潮的碰撞。在平稳渡过金融危机、提前预知并应对市场寒冬这些方面,苗连生比施正荣强的太多。施正荣说最艰难的时候是创业初期员工纷纷离开,债主上门讨债的,他觉得非常的窝囊和受人欺负。但苗从军退伍后从事过六七种行业,二十余年的摸爬滚打,起起伏伏让他对于风险和市场本质的认识在行业内不做第二人选,那些从苗连生创业就跟随左右,已经身居高位的英利高管中,很多人仍然不吃胡萝卜,就是因为在十几年前英利公司还在卖菜时,连续几个月用胡萝卜抵一部分的工资。相比起来,施正荣的创业环境,实在可以用“天堂”形容。科技英雄、上市公司、中国首富等各种光环在很短时间接踵而来,作为一个正常人,施正荣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