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郭美美事件”、还是“卢美美事件”、抑或是此次事件,其根本都是商业利益对公益的侵蚀。现实中,企业往往处于强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公益组织,甚至绑架公益组织以达到商业利益。而当公众发现这种交织的关系时,讨伐不可避免。
“在商业社会中,很难有一块净土。但是,大家都把慈善视为‘最后一块净土’,给予它光明,都不希望它被玷污。于是,当慈善、公益被商业利益侵蚀时,公众的反应是异常强烈的。”杨团表示。
一方面是商业利益对公益活动情有独钟的客观现实,一方面是公众对商业利益侵蚀公益活动的异常反感。面对左右夹击,如何还公益活动以本真成为当务之急。
杨团认为,这与机制漏洞密切相关。“现在,我们的机制漏洞很多。比如捐物,物资的价格如何评估,没有一个机构对捐赠物资进行估价。若要政府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进行捐赠物资的估价也是不现实的。残次品应该如何捐赠也很难界定。这需要政府制定好规则。这个规则应该是公平、公正的。”
2011年8月24日,民政部起草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在捐赠款物拨付和使用信息及时披露等方面都做了规定。
这绝不是公益慈善规则制定的第一次公众意见征集,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现实的变奏中探索,在无限的探索中前进,应该成为中国慈善迈向成熟的常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