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风波的核心是一个名为“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竞赛类活动,其宗旨为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五届。
无锡尚德早在2008年就与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进行商业合作,2009年更以捐赠形式连续参与第三、四、五届赛事,向赛事组委会捐赠器材,并且向参赛学校实施定向捐赠。对于无锡尚德的加入,赛事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华商标协会在8月15日的联合声明中明确写道:“促进了大赛活动的快速发展”。
在无锡尚德深度参与此活动后,“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在四年间,参赛人数扩大了75倍。
2008年,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选拔阶段的参赛人数为2万人,2009年蹿升至10万人。随后,2010年第四届赛事和2011年第五届赛事的参赛人数分别达到100万人和150万人。
这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其内部的裂痕与矛盾在辉煌背后开始显现。
此时,罗凡华向媒体爆料,无锡尚德利用赛事诈捐的丑闻。
罗凡华坚称,无锡尚德对捐赠物资——价值1500万元的1700千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非法转移至非受赠方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并且非法藏匿捐赠物资,企图销售,实施诈捐。
成也公益,败也公益。
面对媒体的质疑和公众的叩问,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面临空前考验。就连赛事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也不得不表示:“如果一切事情调查属实,确实会对大赛的品牌产生不好的影响。”
利润320万的“公益”活动
从成立伊始至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的活动性质始终悬而未解?
2008年11月24日,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在发给中华慈善总会的商请函中表示,这是“一项公益活动”。 2011年8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赛是公益性质的活动,定位是公益的。主办方不收取任何好处,也不向参赛学校收取费用。”
但是,罗凡华却对本刊坚称赛事从未“公益”过。“活动创办以来,我一直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负责赛事的具体工作。这个赛事就是定位经营性的。如果这个活动定位在公益层面上,它没有持续发展性。如果定位在商业活动上,它具有持续的自我循环能力。”
罗凡华自称是大赛的创始人,大赛之所以会有“公益”的光环,最早是出于公众对大赛接受程度的考虑。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