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公开征求对《关于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稿支持煤炭、油气等企业建设光伏项目,促进新能源加速发展。
随着全国能耗双控的加码和能源低碳转型长效机制的建立,新能源将成为深度脱碳的重要支撑。
能耗双控升级加码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降低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依赖。目前我国仍是碳排第一大国,占全球总排放的27%,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8%,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80%;煤电装机10.4亿千瓦,占全球的50%,严重制约了我国碳中和的进程。
国家发改委8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上半年有19个省市没有达成控制能耗的目标。发改委的预警,再次表明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创新更高效率的发展模式,能源转型成为首要突破的难题。
通过对产业能源消耗数量和强度的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各行各业大幅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比例和利用效率,这是实现“3060”目标的必然选择。
只有经受住碳达峰、碳中和硬仗的大考,中国各类产业才能真正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走向健康低碳的全面发展道路。
新能源成碳中和的主战场
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不论是生产端还是应用端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是天然的绿色清洁能源。在践行双碳目标过程中,新能源成为主战场,而光伏则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在过去的10年里,光伏成本下降了近80%。低成本带来的光伏行业扩张必将驱动相关企业不断深化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中国2020年竞价项目中,青海海南州光伏项目创造了0.2427元/kWh的最低价格,低于北京的脱硫煤电价0.3924元/kWh。这也意味着光伏开始进入平价时代,成为推动碳中和的主要措施。
目前,我国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00亿吨,其中电力系统占比达到40%,目前我国正在通过电力市场的快速清洁化转型实现电力系统减排;但仍有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领域产生的近60%碳排无法通过电力脱碳解决。因此,必须引入氢能。
当前,电价占电解水制氢成本的60%~70%,随着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光伏制氢将比化石燃料制氢更具成本优势,而且真正实现了绿色零碳。
在绿色发展的新格局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是核心主线。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再次激活新能源市场,成为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升级的催化剂和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