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初裁在即,在这最后的紧要关头,中欧高层将就光伏和通信设备案展开磋商。不过有消息透露,“不论是光伏还是通信,都只是棋局中的一招。欧盟欲借摩擦案提高要价,直指中国市场体制核心。”在博弈进入尾声的阶段后,欧盟真实意图会逐渐浮出了水面——欧盟方面,停止双反调查的关键博弈点就是“中国对欧盟方面开放银行业”。
在无法证实“消息”的真实性之前,显然业内由此产生的担心是避免不了的:以开放银行业来换取光伏产业,关键是具体怎么开放,可能一不小心“步子就迈大了”。金融是一国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可以强国,也可以亡国,号称“第二国防”的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所以说,无论将金融系统的核心——银行业的安全放置在多高的地位都不会显得过分。
作为经济界的共识,什么产业都可以先开放,但金融业、银行业还是慢点为好,尤其是在中国现在进行经济调整的紧要当口。
早先学界的观点认为,在金融危机期间,外资银行的存在有助于银行系统的稳定,因为外资银行“允许居民在境内从事资本外逃”。也就是说,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如果境内居民对国内银行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他们可以将外汇储蓄存放在本国的外资银行,而不必将外汇转移到境外,这一点有助于储蓄总额的稳定。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其负面影响是可能会推动本国美元化进程。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华外资银行的表现证明它们不一定是金融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因素。比如1997年下半年,在华外资银行在两、三个月内就提前收回外汇贷款5亿多美元。外资银行的本外币资产置换增加了外汇市场的压力,给当时外汇市场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隐患,不少新兴市场国家都经历了银行业对外开放之后又再度收紧审批的过程。中国不能走东南亚国家的老路,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走得非常好,之前中国在政策上主动回缩了,这才有了中欧光伏谈判上对于银行业开放筹码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