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晶科,海润选择与国电合资子公司共同开发电 站,以提供一部分价值换取国电的政府优势,对此海润光伏杨 怀 进 坦 言 :“海 润 现 在 更 多 是 以 学 习 、 合 作 的 形 式 发 展,在原本属于建设期却遭遇调整期,这其中面临各种挑战,以前大家是以一种简单重复扩产的方式在发展,现在 需要有价值的调整与合作,但单纯企业合作相加竞争优势 不大,优势互补才具竞争力。”
七月,海润光伏与国电蒙电新能源就阿拉善左旗20MW 电站项目合资设立阿左旗项目公司,与此同时海润光伏与国电蒙电新能源还合资设立国电乌拉特后旗光伏有限公司,计划建设40MW电站。2010年三月国电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 全资组建的新型能源企业国电蒙电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设置六个管理部门及国电四子王旗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阿巴嘎旗安能风电有限公司两个项目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发电、太 阳能发电及其它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2011年,五大电力集团在中国西北的光伏电站中频频出招、圈地划势力,然而经过2011年930、1230的爆发 后,2012年虽然也有项目,但动力与热情已减当年。唯一 一家依旧比较活跃的当属国电,获得各地方政府“路条” 的消息不时传来,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其与中国地方政府的 合作十分频繁。据海润表示,目前其与国电的合作,有些合作子公司已经在运作,有些正在推进。
就中国市场大环境而言,扩大内需需要真正的手段,现 在国内的很多情况是,虽然诸多企业有能力建设电站,但并没有卖电的权利,很多建成的电站并不被允许并网,在这种情况 下,这些建成电站发出的电又怎么处理?如果企业无法解决那么这就将成为一个“烂尾楼”,说到底中国目前还是缺失一个 可靠成熟的商业模式。短期来讲,眼下电网容量是不够的,电网建设跟不上,是这个产业发展初期的关键问题。
多方延伸的激进暗潮
除了向下游终端延伸,笔者还注意到一些企业有意朝原材料延伸。此前昱辉计划扩大其姚庄镇工业园研发子公司,表明可能从纯组件生产向更广泛的高科技创新公司转 变。昱辉CEO李仙寿表示:“其实在光伏产业真正赚了钱的 公司并不是业界这些声名赫赫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 而是默默给这些制造商供货的原材料、设备供应商,比如杜邦、道康宁、应用材料等。”
昱辉也投资建电站,对于终端的定位是电站开发商与投资商,但对于未来的市场定位与营业模式,李仙寿这样表述 :“现 在 公 司 也 在 转 型 , 将 由 单 纯 制 造 企 业 转 为 以 市 场研发为主的公司,一方面是加大研发力度,我们的研发体系是比较完善的,接下来将侧重新材料这块,比如碳复 合材料、金刚线等以及低温陶瓷方面,新产品将是我们一 个主要侧重方向,因为只有把基础材料做好才不会受制于 人,我们就是几年之后的杜邦,所以将来会看到这是我们的一个新盈利增长点。同时市场销售体系也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