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至今,中国乃至世界光伏市场的迅速发展都建立在政府补贴和帮助之上,只是形式各有不同。
在中国,地方政府直接为组件企业在土地、税收、贷款上提供优惠条件,使得中国在光伏组件制造方面异军突起,成为整个产业链中最强的一环。
在欧美,政府大幅度补贴光伏电价,这在促进光伏电站投资的同时,也带动了光伏组件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尤其受益。
但自2010年以来,欧美政府的补贴大大减少,光伏装机大国德国从今年3月起,针对不同规模的光伏发电系统的补贴额下调20%至30%。经过上一轮的快速发展后,中国政府亦开始反思对光伏组件企业的扶持政策,在这一领域的招商引资态度愈发谨慎。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补贴经济无以为继,失去了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经济上都与传统的电力形式如火电、水电、核电相去甚远。在发电效率上,光电也不及风电。未来,全球光伏产业有可能出现萎缩局面。
政府补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苏维利认为,光伏产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模式——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让光伏电站真正拥有竞争力。
挤压组件商的利润空间,降低光伏电站造价成本,是光伏发电在价格上拥有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光伏组件行业的过度竞争和产能膨胀,虽然造成了市场上的种种混乱现象,但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称,“五年前,谁也不敢想象在2012年可以1.5美元/瓦至2美元/瓦的成本建造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