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间,上机数控(603185)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6亿元,同比增长289.71%;实现净利润14.05亿元,同比增长310.28%。对于业绩增长原因,上机数控称主要为单晶硅业务规模扩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及业绩报告的光伏板块上市公司共有14家,其中,光伏玻璃、硅片相关企业业绩大涨,下游电池片及组件环节企业出现了亏损。
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光伏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售电价格却没有上涨。但光伏行业上游的硅片和硅料端利润却翻番,得益于硅片端企业隆基和中环的强势,带动硅片端其他企业利润大增。”
硅片订单超300亿元
自2004年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以来,上机数控长期聚焦于光伏晶硅材料的研究并从事晶硅专用加工设备的制造。在单晶硅业务建设方面,上机数控在巩固和拓展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业务的基础上,2019年在内蒙古包头成立了弘元新材,逐步拓展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主要涉及硅棒及硅片环节,处于产业链上游。
2020年6月份,上机数控发行可转债募资6.65亿元用于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项目(二期)建设。2020年7月份,公司又推出定增方案,拟募资30亿元,其中21亿元用于年产8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建设。今年5月份,公司拟再发可转债募资24.7亿元,用于年产10GW单晶硅拉晶及配套生产项目。
上机数控称,“5GW单晶硅生产项目”及“8GW单晶硅生产项目”均已全面达产,实际产能可达20GW。同时,公司新增的10GW单晶硅拉晶项目也按计划建设中。若新增项目达产,上机数控产能将迈向30GW。
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机数控已合计签订硅片订单近344亿元,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长单客户收入占比达76%。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此次的硅料涨价浪潮中,硅片环节向下游传导价格的能力比较强,主要是我国目前阶段的先进硅片产能暂时不足,下游电池片产能远大于硅片产能,硅片需求旺盛,利润可观。”
“预计2021年公司单晶硅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3倍以上,2022年出货量将持续大幅增加。”浙商证券(601878)分析师王华君表示。
硅片、硅料一体化布局
硅业分会公布的10月20日硅料价格数据显示,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6.2万元至2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7.07万元/吨,环比涨幅为0.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6万元至27.3万元/吨,成交均价为26.87万元/吨,环比涨幅0.26%。
记者注意到,本周国内硅料涨幅大幅缩窄,从超10%涨幅跌至0.3%以内。不过,目前来看,硅料供应仍处于紧缺状态。
刘继茂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期由于硅料,硅片涨价,造成电池片、组件端企业亏损,这是由于硅料、硅片环节龙头企业垄断造成的。预计硅料、硅片高价位还将持续半年左右,直至硅料和硅片新增产能完全释放。”
“硅料涨价不能无止境的,目前的价格已经很大地影响了终端装机规模和发电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22.05GW,预计很难达到2020年的48.2GW的装机规模,9月份至12月份四个月时间装机26GW可能性很小。下游装机规模如果起不来,再随着去年之前新投建硅料的产能在明年初和中期逐步开始释放,产能供给会相对充分,硅料涨价的浪潮应该会平淡些,向下降价的可能性比较大。”祁海珅分析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硅料涨幅较大,上机数控近期增资10.2亿元共同投资年产10万吨颗粒硅及年产15万吨高纯纳米硅项目,投产后公司将获得不低于70%比例颗粒硅,即7万吨颗粒硅,未来可满足25GW硅片的硅料需求。
刘继茂表示,“颗粒硅能耗低,之前品质难以控制,经过几年的技术改进,逐渐成熟,可以暂时缓解硅料短缺的局面,但还不能替代棒状硅。”
在祁海珅看来,颗粒硅的生产工艺以低成本著称,节能效果很明显,也非常适合掺杂进入现有工艺的拉棒或铸锭工艺,且掺杂比例正在快速提高,未来有可能成为主投料。
“颗粒硅+纳米硅项目预计2022年三季度投产,出货有望达3万吨以上,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王华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