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曾说,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企业家们,与中国近现代的传统商人之间形成断层。他们有种寻根意识,长期寻求他们作为企业家身份的精神内核。
这个内核存在于无形之中,尽力一搏的李河君与褚时健,践行着属于中国企业家的精神。
40年间,中国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同路,在跌宕中加速前行。
1、2003年,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算着阻断水流所需要的能量。36岁的里李河君,当时名列2003年《新财富》中国内地富豪榜23位,身价20亿。
不久前,李河君决定,要带领公司在金沙江上修建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总装机量300万千瓦,规模是葛洲坝的1.1倍。
很多人看不懂李河君,他回忆说:全中国人都笑我,说我是个疯子。彼时,小学教科书上写着,葛洲坝,是集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才建造而成的工程。
外界质疑声四起:一个民营企业,竟然想修比葛洲坝规模还大的水电站?
李河君的回答从未动摇,要修,而且要修成。
李河君把公司多年建设的水电站一个个地出售,包括此前以12亿元收购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资金最紧迫时,汉能的高管们只能自己出钱投资,维持建设运转。
此时,金安桥水电站施工现场车水马龙,高峰时,施工现场延绵8公里,坝高180米,每天投入达1000万元。
保外就医后,曾经的烟草大王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上,承包了一座2400亩的橙园,重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