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动荡之下,很多人迷茫,也有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也有一些光伏企业和个人开始寻求新的市场出路。“光储充”作为一个市场替代品的玩意,出现在了普通光伏人的眼前,今天借前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交流,也随意聊聊。
1、分布式光伏,必将走向精细建设和运维的阶段。
随着2018年光伏新政的出台,未来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迷雾重重。但市场终归是要存在的,光伏这条路终归也是要往民用上面大踏步的走的。现在的困境不过是泼了盆冷水,筛选出去一些杂质,让我们的企业变得更灵活,更强大。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粗放的建设和运维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要了。所以精细化显得尤为必要,简单来说就是将工厂大规模生产过程中的那种JIT、精益生产的模式套用到分布式建设过程中来。
一是设计的精细化,细致到组件的横竖排布、逆变器选型、电缆线径选择、设备内部元器件的优化等。
二是施工的精细化与规范化,避免了材料的浪费,比如电缆的余量控制、安装位置的选择、桥架走向、施工班组的组织等。
三是流程与验收的简化,项目数量上来后,各地电网公司和政府部门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所以简政放权是最好的选择。因此,质检和验收的过程相对来说也会越来越简明,费用支出相对应该下来。
四是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真正长期持有的人是非常在意电站的发电量的,所以额外的人员投入、组件清洗、设备故障排查、稳定运行的保障、租赁厂区的关系协调、电费及补贴的争取及时下发,都是运维可以努力的方向。
2、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越来越多,国际新兴市场的轮换。
中国国资委直属企业控制在100家以内,每一家都要求做大做强,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新能源、国际化是多么吸引人的标的。所以笔者近期接到很多关于国际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开发和建设的咨询。梳理之后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地区的越南、缅甸等区域,非洲的西部和北部较稳定区域,逐步开始发展光伏项目。二是传统发达地区能源替代的进程加快,导致新能源的投资逐步增加,比如澳大利亚地区的火电逐步退出,光伏的投资尤其是大规模地面电站项目的投资逐步增加。三是国企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大,从未接触到借助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一路走出去,资本的推动力是强大的。走出去的企业除了传统的中字头铁建、电建单位,还有不少设计院、产融结合背景的实力民企。国际项目的规模和体量一般比较大,同时借助中国的产品制造实力和成本优势,在未来的2-3年左右时间,一波走出去的企业利润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3、储能的发展快到来不及眨眼睛,规模效应降低系统造价,优先布局卡位分布式能源系统。
之前有篇储能的相关总结文章,2017年的储能电池行业年度总结。与国内一知名锂电池公司的技术总监探讨后,其认为数据已经很老了。站在一个做过用户侧和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工程建设者角度,我深表赞同。在每一次的储能设备招标过程中,性价比是不断被刷新和改写的,更多的充放电次数、更小的体积、更稳定的BMS技术,在一次又一次的规模化储能电站建设中出现。
光伏+储能是一种比较简单也可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通信、新能源汽车、发电、电网、配电、户用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技术进步将日新月异,同时以电池厂家和能源开发商为代表的行业推手将不断的推进规模化项目的落地,谁卡位更早、行业发展经验更丰富、技术管控能力更强、行业知名度更高,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也将不断的获得先发优势,并通过不断的规模化降低成本,赢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