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第二个疯狂630之后,光伏行业的烦恼并不比喜悦少多少。
距离2020年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十三五”规划的1.05亿千瓦以上光伏装机目标就基本完成了。
“此次的630必将是空前绝后的。”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的光伏行业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处长邢翼腾说,“2020年的光伏装机规划在1.5亿千瓦左右,也就是接下来“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光伏装机达到了2400万千瓦,2016年全年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达到了3454万千瓦,接下来每年1500万的新增装机指标显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7月28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对外正式发布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2017-2020年光伏将新增建设规模4年共计86.5GW。面对光伏总装机迅速达到规划最低目标的状况,国家试图通过规划的调整来避免光伏市场空间的大幅缩减。
然而,在光伏行业产能持续扩张的过程中,补贴压力不断加大,补贴拖欠已经成为常态,补贴问题也在制约着光伏接下来的发展。
在国内市场空间缩小、国际市场变幻莫测以及光伏补贴承受重压的背景下,针对接下来的光伏市场发展方向和补贴支持方式,监管机构和企业又该有哪些思考和对策呢?
不要补贴?
“光伏是否已经达到了平价上网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来,这是光伏行业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以及从业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从光伏本身的发展来看,整体成本下降除了技术进步,土地、税收、融资等非技术成本的因素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这也是国外光伏项目频频爆出低价,而国内在同样技术水平下无法做到的原因。
“我们的光伏行业协会和能源局能不能来策划一个平价上网的示范基地,不仅给予不限电、不弃光的保障,同时还与国际对接,土地政策、电力接网费用、融资条件达到国际上的水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王斯成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
在青海,土地具备不收取费用的条件,而且基本上弃光率在5%以内。“是否可以通过这样的示范给现在整个巨大的光伏产能撕开一个口子。只有摆脱了补贴的制约,我们的市场才能够真正不受约束。”王斯成补充道。
2017年以来,第七批光伏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录入工作开始开展,而最近的一批则要追溯到2016年9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六批)的通知》。
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于2016年2月开始申报,覆盖2015年2月底前并网的电站,包含总规模约19.5GW的地面光伏电站以及上万个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但是,目前光伏的装机已经超过1亿千瓦,也就是100GW,补贴的拖欠范围由此可见一斑。
国家目前仅能够保证目录内的企业补贴的发放,而在目录之外的只能根据资金的收入情况来决定。而光伏行业在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获得爆发性增长,较前六批的规模显著增加,在前六批装机规模相对较小资金都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接下来的补贴到位情况将更加困难。
据了解,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属于政府性资金,原则上采取的是以收定支,但事实上在支出端并没有按照收入来操作,而是按照规划的规模和速度,收入则严格按照可再生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由此两者便产生了脱节。
从2012年开始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纳入政府性资金管理以来,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记者了解到,累计拨付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包括风电、光伏和生物质三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