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X实验室会招募一些真正想要制作出产品的人,同时也是可以承受失败打击的人。X实验室里的人才可谓五花八门:护林员、雕塑家、哲学家等等,而程序员和工程师反而在这里成了“异类”,其中有的员工已经两获奥斯卡最佳特效奖。阿斯特洛·特勒的经历也很丰富:写过小说、干过金融,还拿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博士学位。他对于招募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见解:“所谓专家,‘专’于一科的精力和时间,使得他的知识面越来越窄,最后对于大部分人毫不在乎的东西无所不知。”这并不是X实验室所需要的人才,相反,谷歌需要更多的博学家。
由于从技术研发到实现商业化这一过程中,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支持,对此,业内人士预言,开发X项目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赌注,既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商机,也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失败。
同时X项目的创新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很多情况下,发明革命性产品的是一家公司,把这些产品商业化的却是其他公司。集成电路是由仙童半导体和德州仪器独立发明的,但英特尔却蚕食了这两家公司的市场;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是由施乐等公司发明的,使这些技术普及的却是苹果的Mac计算机,但赢得PC市场的却是微软。
有时,大商机对于想从事X项目的大企业来说并非目标,而更像是一种过程或者方法。X项目正在用自己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从原子的纬度重新设计未来人们生存的方式,推动科技的发展。
而推动科技发展的意义在于,在现有认知框架之外构筑一些东西,看看它们能否最终起作用。然而,一路天马行空,最终还是要将眼光落于生活,落于脚下,正如阿斯特洛·特勒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重视现实世界的重要性:“让你的手上多沾点油,在鞋子上多沾点土,有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一些真正的重大问题。”
“疯狂项目”靠谁引领
口述/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 汪小帆
整理/本报记者 王一
由于人类的好奇心驱使,总要有一些天才、一些机构,能够天马行空,超越当今的时代,起到引领未来的作用。
那么,应该靠谁来创新、靠谁来引领?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的核心,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这种“疯狂项目”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依靠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目前全球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因为森林、群岛或者高山等地形,无法使用快速及稳定的网络连接,因此谷歌便利用高空气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偏远地区,建设庞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为了推动互联网普及化,并为全球三分之二无法访问网络的人口带来网络。谷歌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将承载各种计算机、电子设备的热气球发送至1829米以上的高空,向偏远地区提供等同于现在的3G网络或更快的网络连接。
反过来说,科技创新也是企业得以延续的生命,我们觉得能搞X项目的企业必须都是超级企业,除了他们有资金和资源,其实它们的危机也很大,危机感也很强,要全力保证自己在行业的地位。我们现在一说互联网产业都会提到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么,其他的企业还有机会吗?这三家不可能永远称霸,还是要开发新的模式、新的技术,这是可以预见的一个趋势。如果全球最顶尖的企业眼睛仅仅盯着眼前,说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掉了。
X项目无疑是大企业创新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大公司做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充满期待,同时也会存有一丝质疑,一个大公司在做创新的时候要牵扯到太多的事情,他们做的创新真的能够成功吗?
前谷歌资深工程师,IT畅销书《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提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基因决定论”,即由于公司基因的影响,当一家大公司想要转型占领新的领域,做出颠覆性创新产品的时候,往往会败得很惨。
可能面临败得很惨就不做吗?很多大企业的X项目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我一直认为,虽然很多公司的新项目和主业看似没有联系,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的。
比如说,百度无人驾驶车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是这一波科技革命的缩影。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渐近高潮,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正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名词。从全球来看,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然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百度在这个时刻研发无人驾驶车虽看上去与主业无关,却立足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百度无人汽车正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范例,符合国家需要。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