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日,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多个方面划定门槛,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光伏制造行业管理,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规范条件》对光伏制造企业按产品类型在产能方面设定了准入标准: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硅锭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棒年产能不低于1000吨;硅片年产能不低于5000万片;晶硅电池年产能不低于200MWp(兆瓦);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
《规范条件》还明确规定了对现有及新建企业及项目产品需满足的生产条件以及光伏制造项目能耗、水耗的指标,其废气、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大气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及项目,其产品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和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
随着《规范条件》的出台,加上先前的政策铺垫和技术手段支持,光伏行业新一轮整合大潮开启。
《2013-2017年中国多晶硅行业供需形势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和产量占全球60%,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占全球40%,产能过剩明显。同时,由于欧美双反及全球需求趋缓,靠低价竞争占领市场的出口模式已走不下去。
业内表示,光伏行业若要彻底走出低迷期,兼并重组、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在国内,多晶硅行业的产业链整合显得格外“惨烈”。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业的开工率非常低。全国2.8万吨的产能中,有2.2万吨在江苏中能生产,一个企业占了行业近80%的产能,大多企业几乎是“半死不活”。
9月20日,我国宣布对美国开征反补贴税,韩、德两大多晶硅巨头“幸免于难”,中国多晶硅企业恐难有“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