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一)抑制光伏产能盲目扩张。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光伏制造企业应拥有先进技术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加快淘汰能耗高、物料循环利用不完善、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产能,在电力净输入地区严格控制建设多晶硅项目。
中国光伏产能过剩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实际上,有两个问题要澄清:1)对于一个发展速度快的行业,产能必须过剩,否则无法保证产业规模发展扩张的速度;现在中国的光伏产能准确地说应当是相对过剩,即2010年的产能增速大于了市场的增速,导致产能过剩,而市场始终会增加的;即便2011年和2012年的低迷期,实际产量也保持了平均40%的增速(但2010年的产能增速为300%)。例如,2013年,如果国内市场能够按照目标达到10GW,欧盟最终又能够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也有10GW,那么,加上非洲、美国、南美洲、东南亚等地的市场,中国光伏产业的出货量将在30GW左右,这样,我国光伏业的产能将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因此,产能过剩是不可怕的。2)现有的中国光伏产业,许多产能已经成为“无效产能”。例如,成本在17万元/吨以上的多晶硅工厂,铸锭成本在2万元/吨的铸锭工厂,切片成本大于1.5元/片的硅片厂,等等,无论多少设备,都很难再有机会再开工生产。毕竟成本下降是光伏的必然趋势,如淘汰了那些成本偏高的工厂,目前中国的有效产能不仅没有过剩,甚至可以说严重不足。这就是为什么不说“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而是加上了定语,说成“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现在是那些即将被淘汰的工厂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了。
这段提出的电池效率和多晶硅能耗指标,不少人认为有些高,但是,考虑到2008年多晶电池的主流效率只有14%,2012年大多已经超过了17%,而作为国务院的文件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20%的单晶电池效率和18%的多晶电池效率,应当是合理的。当然,作为一个行业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的指标应该让大多数企业能够达到,何况,转换效率指标对于发电来说不是独立指标,必须与成本共同考虑。否则,就难以理解为什么多晶硅要18%,而薄膜只要12%就可以了。效率与成本的比值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在国务院的文件里,讨论它是不合适的。因此,我本人觉得,效率指标其实可以不用说的,因为,哪怕国家定出来5%的效率低限,大家还是会越做越高的。不会因为国务院定低了,就往低里做。
相关报道:
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的首篇纲领性文献(一)
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的首篇纲领性文献(二)
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的首篇纲领性文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