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苗连生带人四处推广他的太阳能发电时,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老爷(河北方言,即太阳)能发电?胡说!”
在当时,不只是苗连生,其他所有投身太阳能的人都面临着类似的质疑,转行的高纪凡和彭小峰面临的是将从利润丰厚的原有产业中抽身;准备回国创业的施正荣舍弃的则是澳大利亚的优厚生活环境;而苗连生依靠化妆品已经可以实现每年2亿元的销售额,早已是当地商海响当当的人物。
上世纪90年代,在一个电力供大于求的年代,电网上现成的电还卖不出去,谁需要你开发不知性价比如何、有无市场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投身这一行业怎么看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在当年无人可以预料,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对能源的需求如此渴望。目前,中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20%左右,这其中因为能源结构限制,煤炭消费又占到70%以上,自2007年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排放国之后,受到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和减排的压力,中国能源的形势、气候变化的形势、发展的潜力,各方面都非常紧迫,发展新能源早已是各方的共识,只是在当年,敢于吃螃蟹的后果谁也不敢断言。摆在第一批光伏人面前的是陷阱还是馅饼,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依靠着善于关注新鲜事物、认准了就行动的勇气,苗连生和英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光伏领域,英利这个连当时的厂房都是在别人遗留下来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来的小企业,开始在光伏行业里潜行,并创造了行业多个第一。“成功了算你的,失败了算我的”是苗连生对技术创新的最直接鼓励。
2003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块240公斤硅锭在英利下线。“当年也没想到能够做出现在的规模,2003年英利做到了3兆瓦,现在一天的产量就早超过了这个数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光伏行业,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光伏的前景开始被各方看好,资本开始大规模涌入这一行业。于悄无声息中,光伏产业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增长,几年之内,造就了一个从业人口百万、年出口几百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2012年末,英利终于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年产太阳能光伏组件2.2吉瓦,超过多年排名前两位的无锡尚德和美国第一太阳能,站在行业最高峰。
价格杀手
光伏的道路上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仅是谁跑得快跑得早,更是谁更能坚持,弯道超车玩的不仅是技术和胆量,更加重要的是见识和洞察力。
进入光伏领域只是开始,站稳脚跟的同时打出自己的天地才是英利想要的,估量好自身能力后,价格利剑成为了苗连生的首选。
2009年中国光伏领域的第一次战争开始,挑头者是英利。
2009年3月22日,在当时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敦煌10兆瓦项目特许招标会上,英利与国投电力联手报出了0.69元/度的超低价格。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