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联合体”
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由于企业停产、倒闭,恰好给行业整合带来了机会。
今年2月份,工信部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这意味着,将会有一部分企业进行扩容。
数月前记者在河南走访时,曾有一家叫林州中升的多晶硅企业,因销路无门而面临破产,曾寻求出售,但因产能和技术等因素,并未寻找到合适的买家。尽管寒冬尚未停止,但国内光伏产业正出现一种新的趋势:优势企业有潜在的扩容空间,同质化严重的中小企业则面临自行消亡的风险。
在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忠看来,如果出现好的资产,不排除收购的可能,但更多的会是一种合作关系。事实上,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光伏企业,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的情况下,实行国企与民企的结盟,已经成为新的模式。
9月17日,国电电力(2.37,-0.01,-0.42%)公告称,其下属公司将与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海润光伏联手,将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设立四家光伏公司。国电电力对四个项目公司的持股比例均为65%,海润光伏的持股比例为35%。本次合资建设的四个光伏电站容量共计69MW,总投资额为9.95亿元。
针对国电电力的这份公告,杨怀进告诉记者:由于国电在发电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双方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了合作。
国电电力称,对外投资利用合资双方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在青海、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太阳能电站业务,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将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民营企业与国企的联合,一直都不乏存在。2009年,首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英利就与国投电力(4.41,-0.03,-0.68%)联合投出了最低竞标价格——每度0.69元,远低于最终确定的每度1.09元。而该项目的最终中标方,则是阿特斯与国电电力联合成功竞标。类似的“联合体”成为当年竞标的主力。
金融危机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时光回到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电力时,国有资本在光伏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5年到2006年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多达11家。在民营经济强省浙江,就聚集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光伏企业。随着国企大举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国企的影子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