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出逃
8月初,浙江诚兴太阳能科技公司总经理李飞,因对保企业携款逃跑而跳楼身亡,也使其落得“2012年最悲惨的光伏老板”称号,致使业界一片唏嘘。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行业好的时候,顺势而为从不拒绝;行业不好时,却抽身撤离。”在杨怀进看来,我国银行收紧光伏行业的贷款加剧该行业财务成本的上升,银行收贷将加剧企业现金流的危机,可能造成企业窒息而死。
整个9月,记者走访了英利、海润、国电光伏、凤凰光伏等国内多家知名光伏企业,企业家们普遍呼吁:面对光伏寒冬,银行应该相信光伏产业未来的前景,给予有实力的光伏企业相应的支持,而不是急着催债和搞“一刀切”式的停止放贷。
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欧洲“双反”落定,企业又缺乏银行的贷款支持,估计很少有企业能活到明年上半年。届时,停滞不前的中国光伏行业,势必给外国企业留下大量的生存空间,这恰恰是西方国家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与银行相比,市场最为敏感的莫过于各类投资资本。
几年前,光伏产业还顶着新兴产业的光环,受到资本的热捧。然而去年以来,盛极一时的光伏产业在上市融资中屡屡遭遇闭门羹。今年以来,只有隆基股份(6.37,-0.11,-1.70%)上市冲击成功,而折戟IPO的公司多达10家。
据统计显示,近三年VC/PE在光伏产业投资50.13亿元,随着IPO受阻,风险投资的规模也急剧下降。2011年7月5日以来的一年间,只有7家重要风投机构向光伏产业合计投资4.71亿元。而在此前的一年间,20家风投机构合计投资26.76亿元。二者比较,近一年VC/PE资本投资额同比减少82.40%。除了资本退出渠道不畅之外,光伏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也致使各类资本不断远离。
哈德森清洁能源投资基金是专注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料等的企业,其中国区执行主席沈忠民透露,该公司已经有一部分资金退出了光伏项目。
事实上,在目前等待上市的光伏企业股东名单中,不仅有鹏润投资、优势资本、九鼎投资等资本,还包括了一些地方性风投公司。这些被困在光伏产业中的风投,因为IPO遇阻,将不得不另觅退出之路,否则只能随着产业周期而被套牢。
而低端的光伏制造业,则是资本撤离的重灾区。在江浙地区,已有不少规模较小的光伏企业关门歇业。江苏省规模较大的中盛光电集团也因严重亏损,已宣布关闭硅片工厂。
2005年前后,在几多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扶持之下,企业成功上市,新经济+资本市场快速成就了一批中国光伏企业家,让他们瞬间变为亿万富翁。一时间,光伏行业也被称为“印钞机”。
可怕的是,部分光伏企业家真的把它当成永远的“印钞机”,进入到最终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扩容轨道。杨怀进曾多次向记者提到一点,“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将一去不复返”。残酷的现实面前,光伏行业挣“快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