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受欧债危机、政府补贴削减、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光伏产业陷入低迷状态。而今年初,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10月19日,德国SolarWorld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联合其他6家公司成立的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相关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进行倾销。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调查。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初步裁决,裁决计划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征收最高达249.96%的反倾销税。这是继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开征反补贴税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的系列动作。
在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调查方兴未艾之际,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诉讼。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国,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因此如果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高关税,对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就是没顶之灾。
转战新兴市场
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来势凶猛、影响巨大,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光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是中国企业产能的盲目扩大,供过于求。数据显示,到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到2012年产能过剩上升到22GW。欧洲市场在全球光伏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德国占欧洲市场的一半。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影响加剧,欧洲市场需求大幅消减,相关国家先后下调了补贴力度。
其次是中国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偏中游产业,而这些环节最脆弱,在相关环境变更之下,更加容易受到攻击。
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缺乏对新兴市场的培育和开拓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另一个重大弊端。在欧美市场遭受重创之后,曾有专家学者建议中国光伏企业可以转战南美、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也是如此做的。在今年举行的南非2012年能源展上,中国光伏产业派出了最大阵容,整个展会约有一半的展位是来自中国的光伏企业,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重视南非市场甚至整个非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