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组件价格下跌不止、美欧“双反”(即“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频繁出招,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光伏产业今年来遭遇“生存危机”。
巨大的压力之下,业内响起了“出口转内销”的声音,但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欧“双反”理由虚弱无力,中国企业应借力于政府,积极应对,“此时放弃海外市场无异于自废武功。”
2012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可谓“多事之秋”。
先是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认定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存在补贴和倾销,要求中国光伏产品提供与“倾销幅度”相当的31.14%至249.96%现金担保。7月24日,欧洲最大太阳能板制造商SolarWorld又领衔欧洲行业联盟提起申诉,要求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内忧外患”中,业界盛传中国光伏企业恐爆发破产潮,而作为中国光伏出口最大市场,欧盟一旦立案,或将成为压垮整个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种情况下,有业内人士建议光伏企业缩减出口规模,开拓国内市场。
对此,梅新育强调,中国企业不能“自废武功”。在他看来,美欧“双反”许多指责实际完全站不住脚,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比如,美国企业在‘双反’申诉中指责中国政府给光伏产业补贴超过400亿美元。我按照2010年汇率估算了一下,相当于2700多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当年全年财政科技支出是3200多亿元,按这样说,84%就给了光伏产业,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光伏在中国是一个很小的产业,这种指责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针对欧盟将于不到一个月后做出是否进行“反倾销”调查决定,梅新育指出,中国应通过外交交涉和尽职调查尽可能阻止欧盟发起调查,设法遏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要建立“第二道防线”。梅新育表示,一旦欧盟决定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政府要力保欧盟给予中国光伏行业以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保证中国光伏行业应诉时拥有主动权。
梅新育强调,中国光伏产业是高度出口导向型行业,由于此前美国初裁认定中国光伏产业存在倾销补贴,现在美国市场已经缩小,而中国国内市场的培养仍需时日,保持欧洲市场的开放至关重要。当前产业高度国际化,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国内消费自己的产能。因此,中国光伏不能放弃海外市场,政府要为企业在国际市场创造一个平静的“竞技场”。
梅新育说,中国能迅速成长为全世界最大光伏设备生产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中国光伏业自身效率的提高和努力是不可抹杀的,是竞争力优势的体现。“企业要保持这种竞争力,不能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