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坚持独立研发,拒绝购买图纸来进行拼装的远景能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尽管其价格高出同行,但是充满适应力的“定制“方式,以及高质量的保证,让客户依然络绎不绝。
“我一直认为什么事情不要扎堆,如果大家都去扎堆的话,一定很快造成产能过剩,后果不言而喻。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推动力力量的政府,一定不要任何东西热了就都去做,一定要有差异化思维,考虑扶植有能力建立壁垒的技术性企业。”杨磊强调道。
因此,构建壁垒,寻求差异化竞争成为在这个行业冬天里胜出者的共同特征。也正是由于企业领悟到了这点,他们才在行业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壁垒成为了抵御严寒的最好屏障。
政策依旧为王
“就目前而言,政府的支持对光伏而言依然至关重要。而在光伏的主要市场欧洲,由于持续的债务危机,导致了政府对新能源扶持力度的减弱,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大减。”现任职德国PIK能源系统分析组的张树伟说道。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国内市场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业也不可避免的“一同感冒”。
以生产逆变器的阳光电源为例,2010年其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还要靠欧洲市场。而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欧洲光伏市场政策变化,其境外营业收入所占比重锐减到了全部产品的营业收入的五分之一。
但是,随着下半年国家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确定,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光伏市场终于被瞬间激活,为了赶上1.15元的优惠,光伏电厂建设进入暴涨阶段。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基本摆脱行业下行影响,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5.6亿元,大体与去年全年收入持平,而其中仅第三季度的收入就超过了整个上半年。
政策,成为了阳光电源在这个冬天的庇护神。
相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幸运,中国的风电市场则显得有些“惨淡”。由于风电在国内的市场发展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所以等到的政策只是不断降低的补贴以及不断提高的入门门槛。
“从经济增长周期来看,中国风电市场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平台发展阶段。所以各项政策的制定也是要更多的规范行业,使其摆脱严重同质化的市场格局,推动健康发展。”张树伟分析说。
成长的烦恼
市场寒冬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因为每个新兴产业都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挫折和阵痛,本次新能源市场的寒冬,与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这种“非理性繁荣”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企业,一时间,融资、上市、期权激励等各种商业模式让NASDAQ的投资者兴奋不已。
但随后的几个月内,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互联网泡沫瞬间破裂,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个点。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从股市蒸发。
泡沫全面消退之后,市场上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复存在,而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公司,如雅虎、GOOGLE等纷纷成为了互联网的行业巨头。
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能够坚忍到最后的,可能会最终成为行业的强者。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