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的魔咒
7月1日,无锡尚德宣布与MEMC公司终止了10年的合作协议,并支付了2.12亿美元的巨额赔偿金。据称,终止合约后,尚德将不再需要按合约在2011—2016年间购买大约4.6GW的硅片,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内能为尚德电力省下大约4亿美元成本支出。据了解,一部分企业的供货合同长达5年,甚至10年,而此前约定价格时正处于多晶硅价格的最高点,因此普遍比目前的现货价高。
此后不久的9月,多晶硅上市公司乐山电力(600644,股吧)公告称,其将与天威保变(600550,股吧)联手向从事多晶硅业务的子公司乐电天威增资3.82亿元,以帮助该公司实施单条年产能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冷氢化技改,以期通过技改,有效降低多晶硅的单位成本。
与尚德股份、乐电天威相比,永祥股份的日子或许更难熬。2008年,多晶硅高价时期开始建设的二期、三期多晶硅项目,目前二期刚刚进行试产,仍有年产6000吨的多晶硅三期项目正在建设。投资成本尚未收回,就遭遇了价格大跌,能让企业熬过寒冬的唯一途径,就是充足的资金。然而,与其稳步建设项目不同的是,永祥股份上市之路却非坦途。自年初就筹划上市募集资金,近日却爆出重组*ST远东因盈利难卜受阻的消息,这与当前较差的外部市场环境脱离不开关系。
即便是运营状态良好的企业,也在资金链条上未雨绸缪。“一些投资性的项目,尽量控制和放慢节奏,主要的资金集中在日常经营方面,而不是用于投资固定资产。”尽管企业能够满足生产,但是钟宝申还是在资金保障上下足了功夫。
不过,多晶硅企业大多未减产是有难言之隐的。多晶硅属于大型化工项目,一旦停产之后,设备和管道再启动的周期就很长,成本也很高。“虽然按照现在的多晶硅价格,大多企业都是在亏损,但是减产的损失会更大。所以大多都还在做。”佘海峰告诉记者,“但是硅片、电池企业,即使买了如此便宜的多晶硅还是不能实现盈利,因此很多都已经处于减产状态。”
“对电池板和多晶硅的企业而言,资金链压力比较大。”钟宝申说,“目前,下游电站系统运营商越来越具有话语权,账期就越拉越长,这就使得组件企业收账周期拉长,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电池企业,电池企业缺少资金就会影响到硅片企业,到最后各个环节资金链都比较紧张,而盈利却在不断减少。”
事实上,因库存存量造成的损失,还远远不及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损失。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市场多晶硅价格约为20-25美元/公斤,与年初相比已经跌去了50%。而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依据保利协鑫公告“22美元/公斤”的生产成本计算,已经是微利甚至亏损。而“国内每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一样,但是大多都高于22美元/公斤,很多都还停留在30美元/公斤的水平。”钟宝申告诉《英才》记者。
2011年初至10月,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已分别下跌了57%、55%和31%,逼近生产成本。而终端的系统商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是“下游企业的日子还可以。主要是价格一直在下跌,短期之内大家都有存货贬值的问题。”佘海峰所言并不虚。对于下游系统解决方案商而言,多晶硅价格下降引发的硅片、组件的价格滑落,为其带来了更高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