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派或许发生变化
国内光伏电池技术流派主要分为两大阵营: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规划》意见稿中特别提出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
目前,晶硅电池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两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转换率方面,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晶硅电池对太阳能的转化率为22%,国内晶硅电池转换率也已达到了17%~19%,而薄膜电池转换率平均在10%左右,基本只有晶硅电池的一半。晶硅电池的转化率虽然高,但成本比薄膜要贵30%以上,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薄膜技术严重得多,前不久浙江海宁晶科能源多晶硅污染致当地村民身患癌症一时沸沸扬扬,引发了新能源企业重污染的大讨论。相比之下,薄膜电池在转换率方面虽然存在劣势,但是成本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没有晶体电池的影响大。
此次《规划》的提出,对薄膜电池而言或许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规划》意见稿的要求,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而非晶硅薄膜电池要达到12%。事实上,薄膜电池在2008年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但是两年下来,转换率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始终在个位数上徘徊,难以突破10%,因而投资人对此渐趋冷淡。相应的晶硅电池因祸得福,在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下,上游多晶硅售价从400美元/公斤下降到50美元/公斤,导致晶硅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两相比较,有着很大潜力的薄膜电池自然被市场打入冷宫。此次提出重点鼓励薄膜电池工艺,如能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融资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合理的补贴,薄膜电池市场的重启将毫无悬念。
东西部区别对待
对于备受关注的发电成本,《规划》提出,到2015年,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5万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电侧达到“平价上网”;到2020年,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kW,发电成本达到0.6元/kW h,在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仅仅是两年前在洛阳的大会上,当业内提出一元计划的时候,很多企业产生质疑。而今国家明确从2012年开始,全国除西藏地区外,均采取一元电价,短短两年之内,国内光伏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光伏成本整体下降对光伏应用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国内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不同地区的自然成本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统一的电价来规划,反而失去了规划的意义。
西部的光照条件好,每年有效日照时长比东部平均多出50%,一类二类的光照地区如西藏、青海等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风电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统一的标杆电价势必会刺激企业向西部地区“一哄而上”,从而使得电力传输出现瓶颈,造成和风电一样的产能相对过剩现象。记者从一位参与编写《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信部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规划》中将考虑采取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东西部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政策上对东部地区的光伏市场倾斜,使之在东部地区的应用成本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同时,促进全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从原材料到晶硅、薄膜电池,从封装组件到逆变器,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工信部制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侧重于光伏产业的制造生产方面,届时国家能源局也会有一个类似规划,该规划主要界定在应用方面,主要是鼓励国内的企业向国外发展,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应用规范。
据悉,若不出意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2011年底前出台。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