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光伏6.0时代专刊
市场未动,认证先行。大尺寸、大功率组件浪潮下,检测认证是走在前面保障产业质量的领航员。从事光伏检测认证工作10多年的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服务副总裁邹驰骋,介绍了其对600W等下一代组件技术的看法,以及 TÜV莱茵所做的技术储备。
2019年8月中环发布210尺寸组件时,部分组件领军企业就与TÜV莱茵成立了项目组,进行相关技术讨论。邹驰骋指出,现行标准完全覆盖了大尺寸产品的方案,在认证方面没有难度。但大功率组件的检测还是会带来一些挑战。
目前组件尺寸极限在2.1米左右,但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准备2.3米这样更大尺寸的组件。如果组件尺寸过大,在进行环境老化测试时,受箱体尺寸限制,组件的摆放策略就需要调整,斜放或竖放,无论哪种都会给测 试容量带来影响,最终影响测试效率。另外大组件的功率测量可能也需要调整,组件面积增大后,可能超过太阳光源模拟器的有效测量区域,给测量准确性带来挑战。
此外,还有机械载荷问题,以及目前推出210尺寸组件的企业都在走 的高电流低电压路线,国内大功率组件的电流都已经达到18A到20A左右, 电流增大后的可靠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大电流方案也需要相应的二极管配套。去年TÜV莱茵已经给接线盒厂商做过一大批大电流接线盒认证项目,今年年初开始生产25A甚至30A接 线盒,说明零部件企业走在了前面。
“最早的二极管额定电流都是10A,随着电流不断增长,单颗二极管已经到了15A甚至20A,而企业都会做冗余安全设计,二极管的额定电流 越来越高。”邹驰骋介绍说,“随着技术发展,圆柱体二极管变成贴片式设计,有客户开始做集成模块化,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可靠性。”他认为, 只要产业有需求,配套环节都能很快满足。而随着大功率组件而来的还有新一代光伏逆变器。邹驰骋指出,集中式逆变器比较容易提高至更大的电流等级,而组串式逆变器目前最高15A,到今年底主流组串逆变器厂商会生产出20A的逆变器。
在应用环节,邹驰骋认为要更多关注组件的热斑效应:“电流加倍, 发热就是原来的 4 倍,大组件的热斑效应可能加大,需要在设计时多加考虑,双面组件也有这个问题。”
针对目前行业零部件的升级,TÜV莱茵也有自己的升级计划。TÜV莱茵每年都会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升级和替换,去年看到趋势后,已经有步骤 地置备适用于更大功率环境的测试设备。邹驰骋同时认为,新时代下,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第一集团企业的规划产能均超过30GW,也就意味着加在一起将拥有超过150GW的产能,而同时组件尺寸变大后,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电池厂商步入了两难的境地:跟或者不跟,都非常痛苦。
“这已经不是一个通过技术改良就可以生存的时代。”邹驰骋总结,“电池厂商从工艺到规模的门槛都将非常高,而组件厂商可以通过品牌价值实现一定的差异化。”虽然光伏组件功率变大已经是必然趋势,但邹驰骋指出:行业不应该 一味追求功率提升,最终还是要看LCOE度电成本。对于成立600W+ 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邹驰骋给予了高度肯定:“联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为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在大功率趋势下,光伏企业开放协作,不管未来硅片尺寸竞争结果如何,大功率的趋势一定是不变的。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也带动逆变器等产业配套早日成熟,非常有意义。希望联盟未来能够实行具体的工作计划,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