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新能源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界的共同关注,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新能源也越来越频繁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不少地区经济效益已经超过了传统能源。事实证明,新能源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国内的高科技能源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商业机遇。
过去十年,得益于中国光伏应用的蓬勃发展,中国光伏产业赢得了全球发展先机及绝对的规模和成本优势,也陆续通过商业、民生落地,开始为我国能源转型作出贡献。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能源企业,其发展方向和创新理念备受业界关注。
在第八届诺奖得主中国行论坛开幕之际,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司海健先生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深入谈谈汉能在世界竞争格局大转变下,企业如何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与创新。
抢占技术高地
今年1月份,特朗普政府正式批准对进口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征收201关税,最终裁定2018-2020年对非美国本土生产的光伏电池以及组件征收30%、25%、20%以及15%的进口关税,对进口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额外关税,首年税率30%,接下来三年分别为25%、20%、15%。随着“201”法案的落实,业界关心国内主攻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汉能是否受到影响?
“此法案对汉能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司海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法案旨在保护美国本土太阳能企业,遭到各国政府和光伏企业的反对。不过,四年前,汉能就把美国在全球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MiaSolé、Alta Devices、GSE(Global Solar Energy)等企业收入囊中,经过技术整合再创新,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三季度,我国光伏企业海外电池、组件产能已达到6.5GW,“201法案”针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光伏电池以及组件产品,我国企业海外产能将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光伏制造商在同等情况下直接竞争,有望凭借技术积累、规模效应以及价格优势获得市场份额。
司海健
发展移动新能源
根据百人会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近期发布的研报,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英国和法国政府正式宣布燃油车禁售计划。从车企层面来看,沃尔沃、丰田、奔驰等不少国际汽车厂商纷纷提出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在移动新能源风口之下,汉能也携手传统汽车行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去年12月,围绕着“智慧交通,绿色出行”的合作框架,汉能薄膜与北汽新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汽车天窗车顶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共享电动汽车、园区及厂房分布式能源建设、农业光伏扶贫、特色小镇建设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司海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签约北汽新能源是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合作,不仅仅局限在汽车上,而是围绕太阳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所做的各种解决方案的共同研发与合作,另外还有智慧城市、园区开发等一系列其他商业领域的合作开发内容,拓展薄膜太阳能技术在“住与行”领域的应用范围。
在司海健看来,北汽新能源的合作敲定后,汉能薄膜汽车战略的产业化路径也更加清晰,在汽车领域价值链的打造将进一步加速。
“光伏扶贫”
除了携手汽车行业促进新能源在商用领域的落地,汉能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国家的精准扶贫项目上深入民用领域。
2017年底,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8689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4186237.852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在过去一年里,汉能也响应国家的“光伏扶贫”项目,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汉能始终坚持的‘造血式’扶贫,也可以理解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司海健说道,在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光伏扶贫”的背景之下,汉能借势扬帆不断探索。仅在2017年,汉能通过自身先进的技术,开发30余个光伏扶贫项目,织出一张张科技、智慧、创新、绿色的光伏之网。
据介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永庆寺村是汉能签约的光伏扶贫项目之一,总投资410万元的500kW光伏发电站(一期建设290kW,二期建设210kW),建成后可年发电65万度,预计年收益63万元,实现村集体和100多户贫困户就地脱贫。该项目于2017年5月16日并网,通过汉能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可以连续25年产生稳定收益,为贫困户创收。
此外,汉能的扶贫足迹遍布黑龙江省、吉林省、陕西省、山西省、湖北省等多个省份县市,为数十个地区村镇、数万人带来经济收益,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