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伟大创新。欧洲地区作为“一带一路”闭环的终端,在我国的对外经贸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企业在欧洲掀起的并购浪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将要买下欧洲”的言论成为了西方媒体的新风向标,这不仅仅是资本的驱动,更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浪潮中“中国制造”寻求突破和追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国资本在欧洲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近年来,欧委会对中国企业实行反倾销措施的杂声不绝于耳,中国光伏背负着“双反”的枷锁从2012年一直走到了今天。
在延长了本该到期的“双反”措施之后,经过中国商务部不断的敦促,才进入了解决中国光伏“双反”案件的考虑阶段,这5年期间我国光伏产业被大量挤出欧洲市场。截止到2015年12月,贸易保护这把“双刃剑”也导致了欧洲本土超过24万人失业,损失了超过220亿欧元的产业增加值。即使这样,欧盟依然把“双反”调查的“大棒”进一步挥向了中国的钢铁行业,中国钢铁企业在欧洲的出口值迅速回落或由正转负。
但是,在此般贸易环境下,却并不是中国所有的行业、企业都在欧洲吃了“闭门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欧洲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华为在欧洲及中东非洲市场的收入为1280亿元,并且预计年均为英国经济的贡献超过3亿英镑。
以上这种双赢的局面与华为积极的市场策略,以及与市场管理者积极的沟通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欧盟5G行业标准的问题上,华为就在欧盟通过各种渠道与欧盟相关的管理部门接洽,在各种官方或学术的相关高端峰会上积极阐述华为在欧洲的市场理念与发展前景,树立起了华为在欧洲市场与管理者心中高瞻远瞩的企业形象,这些都为华为争取到了良好的国际市场发展环境。
在金融和通讯信息技术领域,中国银行等企业也通过与欧盟委员会成员密集会面等方式,推动欧洲和中国领导人深化政治共识,进一步推进中欧在外交、投资和统一数字市场领域内深化务实合作。
2017年,美国总统换届为国际环境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有重新在全球抬头之势,国际自由贸易氛围更加脆弱,欧洲市场依然笼罩在保护主义的迷雾当中。在越演越烈的贸易摩擦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中国企业该如何掌控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