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
村头杨柳依依,岭上果树缠绕,村民挨家挨户房顶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板熠熠闪亮……日前,置身于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温水镇方兴村,不由得被眼前的场景所吸引。“俺家屋顶能建上光伏发电站,让俺有了收入,这全亏了省里派来的杜书记唻!”该村贫困户薛龙云逢人就讲。
薛龙云,男,今年55岁,因病瘫痪失去劳动能力致贫。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选派的方兴村“第一书记”杜敏勇的帮助下,薛龙云获得了平邑县农商行2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担保贷款,在自家屋顶建起了3K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这个发电站每年大约发电4200多度,每年带来4100多元的发电收益,25年发电期共增收10多万元,扣除贷款2万,纯增收8万元。一个小光伏发电站就让薛龙云彻底摘去了“穷帽”。
据悉,自从杜敏勇去年2月底任职方兴村“第一书记”后,他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致贫原因。通过走村入户,他得知村中老弱病残人群居多,让他们通过劳动致富难度极大。怎样才能找到让贫困户更为适合的脱贫方式呢?经过2个多月的调研和思考,一个利用村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扶贫思路在他头脑中日渐清晰。杜敏勇认为,利用光伏发电开展扶贫是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式的最有效途径,是一项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了农户屋顶,不占用耕地,不占用劳力,最适合年龄大、行动不便的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去年4月底,杜敏勇将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想法向省派“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平邑县委挂职副书记刘玉国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多方协调县有关部门,帮助杜敏勇建设光伏发电站。
把想法付诸于实施,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杜敏勇对遇到的困难毫不气馁,他跑电力部门,带领村干部到外地考察,详细了解建设成本、上网要求和收益情况。接下来,农民对不熟悉的项目不放心、不热心,他就将新建的村委大院屋顶作示范。经过他多方努力,去年11月8日,全省第一个21KW村级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站顺利竣工。建成的发电站发电收益按照贫困户60%、村集体30%、公益金及维修基金10%的比例分配。从去年4月开始规划到今年1月16日又建成了第二个21KW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杜敏勇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目前,2个村级发电站已经发电2.23万度,增收2万3千多元,到年底将增收近6万元,年底每个贫困户可以分到460多元的发电收益,25年发电期将为全村增收近150万元。
怎样才能让贫困人群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让他们享受到“造血”扶贫,改变生活?杜敏勇思考着,探索着。长期以来,贫困村集体过去都有欠账,包括光伏电站建设等项目的主体必须找到新主体,避免扶持项目收益被用于其他支付。杜敏勇经过慎重思考,在取得市县工商和扶贫部门的支持下,决定成立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把农民所发的电作为农产品,在全国还没有先例。经过县市省工商部门的层层报批,去年11月5日,平邑县长明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获得正式批文,这是全省获批的第一家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意味着农民屋顶所发的电成为了农产品,从组织和制度上既确保了发电收益精准到户,也确保了全村发电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同时,光伏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作为承贷主体,引导入社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和绿色能源贷发展户用光伏电站,逐步做到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实现所有贫困户都能受益、最终脱贫的目标。
在村级光伏发电站的示范效应下,方兴村已经发放11笔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已经安装33千瓦户用光伏发电站,年发电收益4万多。还有70多户的绿色能源贷款正在办理中。
敢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杜敏勇在扶贫路上先行一步,也开辟了平邑县光伏扶贫的路子。目前,平邑县省派第一书记帮包的10个村760KW光伏屋顶发电站陆续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