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按照国家制定的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00元的“贫困户”标准,该县共有8.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万户,较2014年的10.61万人有所降低,但贫困发生率依然超过12%。
“部分群众虽然脱贫,但只是低水平的,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时培甫称,2014年初,金寨县在引进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信义光能)的光伏农业生态园项目时开始关注光伏产业,并认为该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收入稳定,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是完全适合‘失能’‘弱能’贫困家庭的扶贫项目”。
2014年3月和7月,金寨县迅速分两批开展光伏扶贫工作,针对贫困户共建设2008户3KW户用光伏电站。每户需要投资2.4万元。
首批开建的1008户,贫困户、县政府和信义光能各出资8000元,产权归贫困户所有。但8000元对部分特困家庭而言,依然是笔不小的数目。
金寨县汪冲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称,“当时家里只有3200元,剩下4800元都是借的。”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因此,第二批1000户贫困户改变了模式。县政府和信义光能继续各出资8000元,无力自筹的贫困户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借贷款从光伏发电收益中逐年偿还。“每年用发电收益的一半偿还贷款,直到还完。”时培甫称,电站产权依然属于贫困户。
2015年,金寨县光伏扶贫规模大举增加,全年共建设6671户户用光伏电站。同时还建了218座60KW的村级集体光伏电站。其中23个试点村,每村自筹8万元,县财政提供10万元无偿资金,各村中自建的集体经营实体“创福公司”提供贷款30万元。其余195个村的建设资金全部由该村创福公司贷款解决。村级集体光伏电站的收益用于该村公益事业和扶持贫困户。
根据山区电网特点,到户光伏扶贫电站接入220伏电网,村集体光伏电站接入380伏电网。上网收益模式则由最初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改为“发用分离、全额上网”。
“光伏发电自用不太划算。”村民告诉记者,光伏发电卖给国家电网公司是1元/度,而居民用电电价为0.56元/度。
屋顶上的户用光伏电站
今年,金寨县将牵手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下称山路能源)新建5000户光伏扶贫电站,但模式再度发生变化。细分到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原则上将不再增加,改在村中空地上建集成式光伏电站。贫困户不再需要出资,山路能源出资40%,其余资金由政府解决,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贫困户平均分配该电站的发电收益。
“脱贫和返贫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有必要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扶贫。”时培甫称,县扶贫办每年会跟踪统计贫困户情况,脱贫后不再享受发电收益,返贫则重新纳入分配范围。
采用集成式电站则是出于降低运维成本的考虑。时培甫称,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后期运维难度较大,集成式光伏电站的运维成本可比分布式光伏电站节约2%,且供电环境相对更稳定,每年可比分布式发电增加0.1度/瓦,年增收0.2亿元。
记者从国家电网金寨县供电公司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该县已有8741户贫困户安装了3KW分布式光伏电站,60KW的村级集体光伏电站218座,总容量39.3MW,共发电1823.51万度,为贫困户创收1800万元。算上今年新投运的集成式项目,光伏扶贫预计将为金寨贫困户创收约5000万元。
2020年是中国所有贫困县的“脱帽”大限,金寨县寄望于“天饭碗”给贫困户创收脱困。时培甫称,“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新建成光伏发电装机3.01GW,其中农光互补2.17GW、水面光伏600MW、分布式屋顶光伏244MW,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各级政府亦对金寨寄予重望。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安徽省发改委与相关部会规划,将金寨县打造成中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到2020年,建成4万户光伏扶贫专案,纳入全县符合条件的贫户。到2025年,该县所有家庭用电皆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且占城乡居民整体用电比例须达9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