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关键的是,随着光伏组件及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成本正在逐渐逼近煤炭。美国百万光伏电站成本降至4美分/kWh以下。
这为加快实现能源清洁替代抛出了更致命的诱惑。
再观CIGS
背靠政策支持,面向市场大单,光伏热度持续升温。但在晶硅还是薄膜的基础选择上还是犯了难。
据统计,国内主流单晶硅电池转化效率为19%~21%,多晶硅为17.5%~18.5%,比15%~18%的国内主流薄膜电池的转换效率要高。
但“薄膜派”还是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中科院深圳研究院采用共蒸法已研制出转化率达18.7%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年内可投入产业化;德国Manz集团更是将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刷新至21.7%。
业内专家也指出,传统晶硅电池已处于相对成熟期,转换效率在提升空间上有所放缓,目前每年的平均提升约为0.2。而薄膜电池还处于发展初期,转化效率以1~1.5%/年提升。
除了效率,“较真”的还有成本。目前,晶硅电池成本约3.6元/瓦。而CIGS薄膜组件由于在完全集成的生产线上制造,制造工艺始于基本的玻璃基板,将几种不同的薄膜沉积在基板上,之后对这些薄膜进行电气连接。这意味着,高成本材料(如硅)的使用已保持在最低水平、组件生产复杂程度大大降低。Manz集团CIGS薄膜组件的生产成本约每瓦2.5元人民币,发电成本更是下降至0.05欧元(人民币0.35元)。
从清洁使命出发,CIGS薄膜电池不像晶硅电池那样在原材料提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这也是备受推崇的关键一点。
日前,央企中建材下属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豪掷100亿的1.5GW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开工,让业内纷纷咋舌,更是让“薄膜派”欢欣鼓舞。且今年开始布局薄膜电池的还不止这一家,煤炭央企神华集团、中国防雷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龙宫光伏集团等都纷纷开始研发薄膜太阳能产品。
轻柔可弯曲,无光致衰减,可广泛应用于电站、屋顶、建筑、农业等多领域的CIGS薄膜电池,在终端消费市场形成安装风潮的愿景似乎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