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全球绝大部分的太阳能组件产能,欧美等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得以执行,为中国的光伏产业“走出去”开拓了新的方向。近期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战略好消息不断,除去政府层面可能短期内就会公布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外,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洲四个最大经济体陆续加入亚投行会成为这个战略实施中坚实的金融后盾。经济需要稳步增长,同时也要实现“绿色经济”。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陈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关注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这会对中国整个光伏企业的“走出去”带来非常有利的正面影响。
“第四棒”砸下
继欧盟、美国、加拿大之后,澳大利亚也对我国举起了“双反”大棒。澳洲反倾销委员会将于4月7日公布对华光伏产品的初步裁决,5月19日就是否征收反倾销税作出最终裁决。卓创资讯光伏玻璃分析师孟鹏表示,虽然澳洲光伏市场占比较小,但在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情况下,跟风效应或致出口市场继续恶化。此外,加拿大已经公布初裁结果,欧盟也再度发起反规避调查。作为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国内市场无法消化过剩产能,因此出口市场仍将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出口主要受到美国、日本、欧盟市场的拉动,新兴市场刚性需求尚未大幅增长,频繁的贸易争端或致主导企业销售目标较难完成。
早在2012年,美国就裁定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反倾销税。2014年,美国又发起了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并最终裁定中国大陆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26.71%~165.04%,补贴幅度为27.64%~49.79%;中国台湾地区的输美晶体硅光伏产品倾销幅度为11.45%~27.55%。2013年,欧盟委员会决定,除价格承诺企业外,对我国光伏组件与电池征收47.7%~64.9%不等的双反税,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业内人士称,虽然澳大利亚这次“双反”仅影响近4亿美元的出口金额,但跟风效应或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市场继续恶化,将使得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遭致新一轮围追堵截。由于新兴市场刚性需求尚未大幅增长,目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主要受美国、日本、欧盟市场的拉动,频繁的贸易争端将对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带来很大冲击。
新的战略部署
在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之下,2015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陈康平表示,晶科能源正在部署并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制造,最终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达到全球投资的规划。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不仅成为中国构建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步棋,更为企业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据了解,目前晶科能源已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国家开展了全球制造的计划,已在南非及葡萄牙两地开建了电池组件工厂,雇用员工400余名。该公司正在东南亚投资设立第三家海外工厂。陈康平表示,基础设施、能源战略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过程中绕不过的环节,子公司晶科电力未来会从事光伏全球新能源的电力资产开发、建设、运维等主要业务。在“一带一路”战略政策支持下,依托股东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得到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约旦、泰国等地进行海外电站开发,这些清洁能源覆盖了中东、非洲、东南亚及欧洲等地。此外,3月19日,晶科能源宣布拟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工厂,加工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和组件。
对于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也表达了期许,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必然促进中国光伏产业更好地在相关地区和国家开拓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