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作为永不枯竭的绿色清洁能源,正逐步替代传统能源深入现代人的生活。人们热衷于探讨太阳能,使用太阳能,享受光伏发电创造的清洁电力。但同时,太阳能产品在生产及回收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光伏产业的多个环节均会产生污染物,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大多数光伏企业规模较小,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没有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光伏“三废”不可小觑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当前,我国光伏市场的回暖、价格的回升以及利好政策激发了光伏企业的积极性,也引起美国等国家的不满。《华盛顿邮报》一篇名为《太阳能公司把有毒物质留给中国》的报道引起业界哗然。
西方媒体质疑,中国光伏企业是将环境保护让位于利益追逐。该报道称,“废物循环的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成本,更不用提1800多华氏度的回收温度需要巨大的能量消耗,”而“不安装污染处理工艺,中国公司可节省数百万元的成本……”
现在人们议论比较多的,往往是产业链某个环节的问题。
以产业上游的多晶硅环节为例,目前中国的多晶硅企业有70多家,只有20家达到2011年颁布的国家《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说明中国的多晶硅企业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的能耗和环保达标能够满足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这20家企业规模也参差不齐,有的生产规模达到了万吨级,有的规模较小,有的还在建设中没有实际生产,能够继续生产的企业不到10家。
除了多晶硅环节,国内下游的光伏组件企业多达700~800家,只有少数几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企业的能耗水平和“三废”排放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多晶硅环节在能耗和“三废”排放方面首当其冲,因而也具有最大的污染物减排以及降低能耗的空间,且其成本下降的潜力也最大。处在这个生产环节中的企业应该努力创新,将清洁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作为一种成熟的能源转化技术,光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是可以通过清洁生产技术解决的。比如,在多晶硅的生产环节中四氯化硅这种危险化学品的排放,实际可以通过冷氢化技术提高四氯化硅的转化率,再通过使用闭路循环来有效解决。闭路循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四氯化硅以及三氯氢硅的排放问题,并达到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