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阳能业获得推动
即使是在尚德内部引发了关于搬迁部分组件生产的优点的讨论时,公司也并没想很快就做出任何决定。在整个2007年和2008年,公司仍然认为,太阳能组件在美国生产最终会削弱其价格优势。原因不仅仅是简单的工资差别:美国并没有像中国一样萌生出一个成熟和高效的太阳能制造供应网络。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庞大到,在靠近生产厂的地方就已经发展出了强大的生产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集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涉及到他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概念(参见图5)。
这种由供应商,分销商和劳动力构成的本地化的,密集的网络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并显著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在尚德的案例中,施认为比较明智之举是,再等几年看美国的太阳能生产网络和供应链能否强大到使生产成本具有竞争力。
但尚德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第一个考虑分拆太阳能板生产过程中各个部分的太阳能企业。为了离目标市场更近,两家德国公司,太阳能世界(SolarWorld)和肖特太阳能(SchottSolar),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太阳能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卡马里奥拥有并经营着一家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是于2006年从壳牌太阳能购入的。公司最早成形可追溯至1975年。工厂雇佣了180名工人,有150兆瓦的年产能。
2008年10月,太阳能世界宣布将创建北美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厂。随后用4000万美元从日本小松集团处收购了位于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的工厂,占地48万平方英尺,跨越四分之一英里。
这家工厂的两条生产线定价6亿美元,将有350兆瓦的产能,没有任何联邦补贴。在2011年的高峰期工厂雇用了超过1000名俄勒冈工人。公司宣布,在工厂运营的第一年预计将有150兆瓦的初期产能,而在2011年前产能可能会提高到500兆瓦。
肖特太阳能在德国,捷克,西班牙和波士顿都拥有生产设施。公司宣布将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开办自己2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为了吸引德国公司,新墨西哥州给肖特提供了高达1.3亿美元的配套激励措施。为了简化其在北美的生产,肖特太阳能于2009年7月31日关闭了位于波士顿的一家较小的工厂,裁减180名全职员工。肖特太阳能公司的新墨西哥州工厂于2009年5月11日开工,意图实现85兆瓦的年生产能力。
在2008年和2009年,有几家太阳能公司宣布计划在美国开办生产设施,尚德开始认为一个围绕太阳能生产的高效的供应和分销网络有可能比原计划提早到来。
促成尚德新思维的另一个催化剂是奥巴马总统于2009年2月签署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这个经济刺激法案的规定之一是先进能源生产抵扣税,提供高达23亿美元的税收抵扣。据美国能源部说,这相当于一个新建,再建或者扩建可再生能源项目总投资成本的30%。
此外,法律允许能源部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6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该法案还包括旨在推动太阳能安装的若干措施,包括对在2009年或2010年投入使用,和在2010年底前开始兴建的太阳能装置提供现金津贴以替代30%的联邦投资税收抵扣(FITC)。另外,对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设备提供奖励性的50%折旧率。
由于法定的生产补贴,贷款项目,以及联邦税收抵扣的延伸,美国太阳能市场显示出新的希望。这促使尚德加速其在中国以外地区试验组件生产的计划。
尚德美国的首席战略官(CSO)史蒂夫˙陈在2009年说,“美国市场正处于伟大的风口浪尖...明年(2010年)究竟美国还是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这相当于抛硬币决胜负,是难以预测的。”67然而仅仅在一年前全球80%的太阳能产品的需求还来自欧洲,陈的讲话标志着态度上的大转变。
事实上,尚德在2010年出口到北美250兆瓦的太阳能产品,是这个区域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供应商,拥有约20%的净市场份额。在接受本案例研究的采访时,陈指出,“经济刺激法案是一个催化剂,加速了尚德关于我们长期制造策略的讨论。”
但是能得到法律中提到的资金和抵扣税是有条件的,因为国会已经插入了“购
买美国货”的条款(见方框)。这意味着,购买尚德太阳能板的家庭和企业将有资格获得联邦投资税收抵扣(FITC),但尚德本身将被锁定在该法律所资助的政府,军队和公用事业项目之外,除非该公司在美国生产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