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南(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
治理污染需要公私合作
污染往往是没有界限的,它是一个区域的污染,会很快影响到其他的区域,影响到其他周边国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行动,私营企业、公民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发挥作用。城市之间也可以做一些相互的技术转移,国际性的合作也很重要。
我要给大家讲一下来自IPCC的报告,也就是联合国国家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如果我们看看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亚洲到底哪个地区是影响最严重的?当然是南太平洋,南太平洋上面有很多小岛,新加坡也是位于这个位置。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岛国,所以海平面的上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东南亚有一个热带雨林,我们把这里叫做泥炭地,它是过去12000年当中形成的,东南亚地区的泥炭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泥炭地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泥炭地有一些特别的地形,它是当中凹下去的,在凹下去这一块的泥炭地里会储存很多的二氧化碳,储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泥炭地排放出来,会破坏当地的一些自然生态,包括水、空气等等。这里的泥炭地和其他地方相比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都有泥炭地,差不多占了湿地的70%。如果我们看看东南亚,整个泥炭地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土地面积的700倍,面积非常大。
因为人们的活动越来越多,所以对土地的使用也越来越大。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多国家需要获取一大片处女地,数千英亩土地上的东西会被烧掉,看到大面积的自然植物被烧掉,这是非常常见的。当他们燃烧树木的时候烟会上升到空气之中,一直飘到中国的广东省。泥炭地有时候会低于地表,燃烧之后会形成一定的烟,在烧泥炭地的时候,因为它位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刚刚在烧的时候不一定看到很多烟,但等人们看到烟已经出来的时候,事实上里面已经烧得非常厉害,可能会对PM2.5造成很大的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东南亚地区的PM2.5近年增加很多。我们希望去做更多碳交易方面的工作。
东南亚有很多人是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生态环境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多挑战,比如严重缺水,公共医疗保健的挑战,缺少食物、气候变化等。
污染往往是没有界限的,它是一个区域的污染,很快影响到其他的区域,影响到其他周边国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行动,私营企业、公民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扮演一些好的角色。城市之间也可以做一些相互的技术转移,这些国际性的合作都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这也是IPCC气候改变报告在3月1日讲的内容。先要从很简单的事情做起,在很多热带地区会种红树林,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红树林会预防一些侵蚀,它不一定马上让海平面降低,但起码它是第一步,可以让土地不再进一步受到侵蚀。发展中国家需要很多帮助和支持,也需要更多技术,也需要给他们分享更多方面的信息。
胡均立(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两岸应加强石油政策合作
大陆对国有石油公司的补贴远高于台湾中油,大陆也不会让石油公司负担差价的亏损。但是如果算人均营业额,台湾中油远超过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也反映出如果台湾能源税制公平的话,其实台湾中油是蛮有竞争力的。
我多介绍一点台湾地区情况,毕竟各位对台湾地区的现况比较少接触。因为生产线的外移,台湾地区最近的能源消费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台湾能源结构的基本情况是,50%左右是石油,30%左右是煤炭,另外有有10%左右是天然气。核能在台湾内部有很大的争议,现在已经降到大概7%、8%。
我是台湾石油基金的委员。我们有一个政治工具是石油基金,我们从进口原油里面抽取金额用于补贴新能源创新计划。它的用途第一是用来做储油的费用,第二是探勘开发。另外补助替代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资金都是石油基金来出。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