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光伏企业流失,最焦虑的莫过于政府。如何快速拿出有效反制手段,保护国内新兴科技产业免于“拱手让人”,是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加大“双反”反制力度并开拓国内市场是最佳解决方案。但中国商务部手里可进行直接反击,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筹码少之又少。两年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段多晶硅行业发起的“双反”曾是反击国外“双反”的利器,却在终裁结果出台后,又与人握手言和,多少令光伏行业气馁。当时对国外企业只征收了象征性的关税,且未堵住以贸易加工进口多晶硅的渠道,导致国内多晶硅“双反”反制力度大大弱化。
如今,“双反”浪潮再度来袭,扩大国内多晶硅“双反”范围,堵住多晶硅加工贸易渠道的呼声再起,不失为一个有效手段,但又同样遭到下游光伏企业的反对,认为封住多晶硅进口加工贸易,将导致国内光伏下游企业的成本增加。这一顾虑与当初美国商务部“双反”中国光伏产业后,美国下游光伏电站开发商的反应如出一辙。
当时美国商务部处理“双反”的思维对我们有一定启示。美国发起首次“双反”时,提出严正抗议的并不限于中国光伏企业,美国下游光伏电站开发商也站出来反对,认为缺少中国光伏产品供应,必将推高美国市场的光伏产品价格,增加电站开发成本,损害下游电站企业利益。但美国商务部认为,增加下游开发商成本只是一种对趋势的预测,并未形成事实。之后,美国商务部按照法律条款,干净利落地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事实证明,“双反”落地后,美国下游电站开发商担心的事情并未发生,光伏组件的价格未升反降,幅度竟达4%左右。由此来看,相比瞻前顾后、设法回避事态发展,依照法律条例清晰解决一件事情不失为明智之举。
与此同时,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进一步崛起,进而摆脱一味依附的国外市场,将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长久所在。在美国发起第一轮“双反”时,我们已看到了国家的努力。政府为打开国内光伏应用市场,首次将一个产业发展问题上升到国务院层面的会议上进行讨论。受到格外重视后,国内也相继出台多项利好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政策,不仅确保了国内市场快速启动,也为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一言以蔽之,一味迁就并非破除国际贸易壁垒的最佳解决之道。出台强有力反制措施,同时强身健体、扩大国内市场的应用,才能阻止国内先进制造业外流,这其中国家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