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厦门峰会开幕式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表示,中国光伏产业对全球的能源转型是做出了贡献和牺牲的。
在企业经营方面,李振国认为,大多数企业出现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现金流断裂。第二是出现重大合规性风险。
“说实话企业做到目前这种规模,‘饿死’的企业是少数,膨胀死的企业是多数。”李振国表示。
中国光伏产业对全球能源转型是做出了贡献和牺牲的
今年9月份,李振国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官方边会,并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对全球的能源转型是做出了贡献和牺牲的”这样一个观点,赢得了其他国家参会人士的认可。
“在过去15年的时间,包括隆基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我们很自豪,我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十分快速的技术进步,使得光伏发电的成本在快速降低。今天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光伏已经成为当地最便宜的电力能源。为我们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支撑,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李振国说道。
“同时我也告诉大会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就是我们生产一瓦光伏组件,从矿石到工业硅、多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组件以及生产组件用的铝边框和玻璃的直接能耗是0.4度电,但这一瓦光伏组件在它30年的生命周期里,通过太阳光的放大,它可以发出45度电。所以说,消耗了0.4度电,发了45度电,(实现了)100多倍的放大。在10年以前,我们生产一瓦组件的耗电是1.2度电,10年时间降到0.4度电,降到原来的1/3,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能耗比的快速上升,因为那时候是三四十倍,现在到了100多倍。”李振国表示。
李振国继续分析:“同时,中国现在的(光伏)产品占全球80%以上,(中国)为全球提供光伏产品,虽然0.4度电在能耗比里面的占比并不高,但是毕竟要消耗这0.4度电。如果今年全中国生产400GW的光伏组件,直接能耗是1600亿度电,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那就意味着,这些电力消耗是消耗在咱们中国的,能耗算在中国,碳排放也是算在咱们国内的,但是支持了全球的能源转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光伏产业为全球的能源转型是做出了贡献和牺牲的。”
李振国表示,他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官方边会发表上述观点后,美国有些政府官员在会后也跟他交流,李振国转述:“他说你这个观点,我们原来没有意识到,他说今后我们再说起这件事情,他们会有这种意识”。
能源转型三条赛道存在机会
“碳中和”“碳达峰”已经基本成为了全球共识。李振国认为,能源转型将带来三条赛道的机会。
“在碳中和共识的基础之上,未来三四十年能源转型变成了一个确定性的事件。我们认为跟能源转型直接相关的产业赛道就是三条,第一条赛道是以光风电为主的一次清洁能源会有大的发展。第二条赛道是,因为光风电有它的缺陷,它是一个非连续的间歇性的能源,所以涉及到储能以及智能调度、智能调节,这个产业也会跟随着有大的发展。第三条产业赛道就是氢能的崛起。”李振国表示。
对于氢能,李振国也有深入的思考。
“2022年全球总的用电量是29.3万亿度,但是(电能)在全球的能耗里面的占比只占30%,剩下70%是非电形式的能耗。我们知道能源转型的趋势就是,电气化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高,类似电动汽车,就是典型的、把石油消费变成了电力消费(情况)。”李振国表示。
“我们测算下来,2050年到2060年碳中和场景下,电气化程度会从现在的30%变成那时候接近70%。但是仍然有1/3的终端场景,比如说类似能源化工领域,钢铁冶炼、水泥、长距离运输,包括老百姓日常生活,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取暖,这些场景是没有办法直接用电去取代的。”李振国称。
“因此就必须要引进一个高能量密度的二次能源介质,参与到未来的能源体系里,氢能就变成了不可或缺的。当然,氢由于储运很艰难,所以说也可能需要就近把它转换成甲醇或者是氯胺,参与到未来的能源体系里。”李振国表示。
隆基技术已经领先全球
对于隆基绿能的经营战略,李振国介绍,公司有一个八字方针:科技引领,稳健可靠。
“我们能走到今天,第一还是靠科技领先。2012年上市到今天,我们在研发上已经花了230多亿,去年一年七十几个亿,是全球光伏行业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个公司。无论是单结晶硅电池还是未来双结叠层电池,转化效率的世界纪录都在我们手里。”李振国表示。
李振国表示,今天隆基绿能的公司级研发中心的水平跟全球多个实验室的水平比起来,无论从科学家队伍还是硬件投入,包括成果已经远远领先了,“这个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一件事,也正因为有这个基础,(隆基)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此外,在风险防范方面,李振国也提出了犀利看法,“第二个角度,稳健可靠,我们在风险控制和财务稳健方面,过去一直做得比较好。负债率一直没有超过60%。说实话,企业做到目前这种规模,‘饿死’的企业是少数,‘膨胀死’的企业是多数。”
“所以说大多数企业出现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现金流的断裂。第二就是出现重大合规性风险。我觉得这两个把控好,经营亏损一般不太会要一个企业的命。”李振国分享道。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