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中国政府也已经非常明了。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从需求来看,中国也是光伏发电最有潜力的国家。西藏、青海、甘肃、新疆自古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也有许多大容量的光伏电站,但目前光伏发电并没有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除了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企,还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光伏发电量不稳定难以调度,因而难以并网;二来有大规模光伏电站的西部地区用电量并不大,而想要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城市,目前的电网能力尚不足。
好在这一问题正在得到重视。7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称,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意见》还首次明确提及“对光伏电站,由电网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招标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立由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资金的制度。”据悉,明确的光伏电价补贴额度将于8月正式公布。据国家电网的消息,7月17日,江苏分布式光伏电站纳入电网统一管理。7月18日,国家电网开始实施面向高海拔、大容量移动式光伏并网试验检测及分析评价的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对保障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均在努力减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各大公司多将战略重点放在国内。其中,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往下游走,发展大型地面电站。其中,英利制定了“334”战略,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独立式。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为了应对欧盟“双反”,阿特斯正在考虑在海外建厂,并且已经考察了一些地方,将范围圈定在东南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