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潜台词,就是此前中国欧盟商会和美国商会提出的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不够开放、尤其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国对加入WTO下政府采购谈判的报价中,没有纳入很多欧盟认为属于公共采购的领域。
而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引发了更多猜想。
“双面”中欧关系
“真没想到你们第一个问题就会问这个。”5月29日的京交会上,参展的德国企业在发表完演讲后,第一个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有关欧盟方面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双反”调查的。
欧盟继美国之后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实施“双反”调查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欧盟委员会主动提出的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双反”调查更为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增加了新的摩擦力。
让许多中国人不能理解的是,欧洲企业一面向中国“积极进取”,一面在欧洲对中国企业“围追堵截”。
数据显示,中欧经贸的相互依存度在不断加深。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德国为例,2012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611.3亿美元,是两国1972年建交时的580倍,相当于中欧贸易总额的29.5%。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欧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欧盟姿态强硬,因为欧盟认为中国对欧洲市场存在某种程度的依赖,可以借此迫使中国在中欧经贸方面做出较大让步。
在丁纯看来,在对华“双反案”上,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间存在着较大分歧。“以贸易委员德古赫特为首的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步美国后尘,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6%的高额惩罚性关税,进而通过对无线电通信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展开制裁,一定程度阻止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大规模进军欧盟市场,为困境中的欧洲企业竖起保护墙,为欧债危机中影响力日渐式微的欧委会和个人重新赢得些许声望,也为最终达成妥协时提高对中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政府采购等的要价埋下伏笔。”
5月24日,欧盟驻华代表团发布声明反驳中国机电商会“光伏双反谈判失败”说法的同时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征求欧盟成员国的同意,进行中欧投资协议的谈判,“把中国和欧盟26个成员国间现存的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简化成一个统一的版本。从欧盟层面来讲,此项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更好地保护欧盟和中国在对方境内的投资,提高欧盟投资者在中国的法律确定性,减少其在中国投资的壁垒,促进双边投资交流。另外,协议也将涉及完善中国市场的准入标准,解决强制型合资企业问题和其他一些重要问题。”不过,最终“双反”未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