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分布式发电及其优势
所谓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以下特点: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对电网影响不大。光伏发电的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可根据场地的要求调整光伏系统的容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千瓦以内,因此对电网稳定性影响不大。同时,由于其多为自发自用或就地上网利用,不存在远距离输送电带来的成本损耗,经济性并没有减弱。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发电可选择人口密度大,用电需求高的区域或公共建筑,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其白天输出电力最高的特点,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紧张。无论从投入产出、经济效益而言,还是从电网安全性考虑,小规模、低电压、就地消纳、直接入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都是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政策组合拳扶持发展
一直以来,由于经济效益不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的3倍左右)、并网运行管理(针对分布式发电)及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国内光伏市场发展不够理想,国际市场一有变故,短时间即受到重挫。
去年以来,多部委相继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扫清了光伏市场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障碍。
一是出台五年规划,做好顶层设计。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据1000万千瓦。《规划》明确提出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应用的重要领域,并从体制和相关扶持政策上督促地方政府、电网和发电企业积极落实。这一规划表明国家光伏发电政策支持重点将从并网式发电向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发电模式转移,为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确立了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