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碲化镉薄膜电池产业化技术主要被美国First Solar公司掌握,该公司既不出售设备,更不出售技术。而且,First Solar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和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目前产能已经接近5吉瓦,且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更不存在出售资产和股权的可能。
对汉能来讲,若通过技术并购,只有CIGS一条技术路线可以选择。但其多层膜结构以及铜铟镓硒四种物质共熔凝固时的复杂化学、物理反应,使得CIGS薄膜的生产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即使是汉能已经收购了的德国Solibro公司,产业化的良品率也不过40%,转化率大大低于实验室20%的水平,只能维持在14%的水平。这使得CIGS产品的成本始终难以降低,尽管德国Solibro公司的产能已经超过了100兆瓦的量产水平,每瓦成本依然高于1美元。过高的成本也正是直接导致德国Solibro公司倒闭的原因。
而汉能收购的美国MiaSolé公司,由于采取的溅射法、硒化炉后处理的生产工艺,成品良品率更低,仅有20~30%左右,并且由于硒化炉无法实现连续生产,每炉产品的光能转化率也很不稳定。这导致美国MiaSolé公司CIGS薄膜成本更加高昂,公司运营难以为继。
孙云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目前的生产成本推算,只有单机产量达到20兆瓦,良品率达到80%,转化率达到13%,并且产能实现200MW的情况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才能实现0.5美元/瓦的价格,与多晶硅形成竞争能力。
然而,这种理想的技术水平,无论德国的Solibro公司,还是美国的MiaSolé公司显然都没有达到。汉能公布的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之后,其良品率将达到70%,转化率将达到15.5%,“是按理想数值估算的”。
另据曾经在美国MiaSolé公司担任过技术要职的纽升太阳能董事总经理罗来忠介绍,即使汉能收购的美国MiaSolé公司,CIGS薄膜量产转化率能够达到15.5%,其实也并非是产品的真实转化率,而是对产品光能转化率进行裁选,按级别拼接之后的产物。
汉能的未来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汉能曾经公开宣传的斥资2000亿元打造光伏帝国的进展速度,2011年产能即可达到2吉瓦,但截至2012年底,产能依然未达到2吉瓦,实际建成产能也就1吉瓦多一点,实际生产的电池片就更少了。2013年,汉能又提出产能将达到2.5吉瓦的目标,这也完全不是按照实际投资、投产和销售数据推算的结果。
“我不知道,在汉能太阳能薄膜产品对外销售几乎为零的情况下,2013年的2.5吉瓦产品如何处理。”王晓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也许汉能可以依靠其水电项目的盈利来填补太阳能薄膜的亏损,也可能自产自销,利用其产品大规模投入光伏电站的建设中去,但是,依靠非晶硅/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不到10%的转化率和50%左右的功率衰减幅度,汉能投资光伏电站无疑将面临更大的亏损。
王晓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目前位于云南石林的国内最大的1兆瓦级CIGS太阳能薄膜电站的运行情况,其德国进口的CIGS太阳能薄膜的成本约为1美元/瓦,转化率达到了13%。虽然在成本和转化率上不及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但由于CIGS薄膜电池弱光性强、吸收频谱宽以及没有热效应功率衰减,电站发电效率反而比同等规模的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站高出10%~15%。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