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能收购美国MiaSolé公司新闻发布会的演讲台上,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能)董事长李河君踌躇满志地表示,汉能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已拥有非晶硅锗、纳米硅及铜铟镓硒等七项薄膜太阳能产品技术,2013年预计实际产量将在2.5吉瓦左右。
不料,此时一个来自台下的声音使现场氛围骤然陷入尴尬:“七项产品技术路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似乎有些不太专一啊!如果清楚市场方向,真正掌握一两条技术路线,我看足矣。”
发声的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开发银行能源顾问李俊峰。尽管他的质疑是半开玩笑式的调侃,李河君的话也没有被打断,但当时同在现场的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认为,李俊峰的话恰恰指出了汉能的问题所在,即汉能缺乏核心技术与对未来市场的战略抉择。
由于近几年多晶硅产品价格暴跌,使原本价格低的薄膜产品优势渐失。“目前,汉能投资的8个非晶硅/微晶薄膜生产基地,实际上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汉能引入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能否化腐朽为神奇,犹未可知。
市场升级
2013年1月初,汉能高调收购了美国MiaSolé公司,并称获得了目前全球最高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转化技术,量产后转化率将达15.5%,并在两年内将生产成本降低到每瓦0.5美元。
据南开大学光电所教授孙云介绍,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由最佳比例的Cu(铜)、In(铟)、Ga(镓)、Se(硒)四种元素构成的固熔体薄膜组成的电池板。由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吸光能力强、发电稳定性好、转化效率高、能源回收周期短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主流太阳能薄膜技术之一。
汉能从2009年大举进军太阳能薄膜市场以来,作为国内甚至全球最大的非晶硅/微晶硅薄膜生产商,由于其传统的非晶硅/微晶硅薄膜转化率较低,且功率衰减严重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晶硅切片光伏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市场正受到越来越严峻挑战。
在2007年至2011年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期,硅基薄膜光伏组件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且不受上游多晶硅原料限制,成本优势明显。尽管存在一些品质问题,但当时低于多晶硅切边组件70%的成本和超过100%的利润率以及整个市场30%的增长率,无疑为汉能大举进入薄膜光伏产业、计划2000亿元投资打造3吉瓦非晶硅/微晶硅薄膜产能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然而,汉能形成产能之时,恰是光伏泡沫破灭之日。
2012年,多晶硅切片组件的价格已经跌至0.5美元左右,与硅基薄膜电池的价格形成了倒挂。原有硅基薄膜太阳能产品的成本、价格优势已经荡然无存。
“汉能的8个硅基薄膜生产基地已经从预期中的‘聚宝盆’,变成了‘无底洞’。”国内最大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站承建商、北京桑林蓝天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义告诉记者,在电站投资建设上,非晶硅/微晶硅薄膜几乎被业内的所有专家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