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尚德之败是中国光伏挨的一记集体耳光

发表于:2013-01-28 09:19:59    

2008年,英利计划投资120亿元的“六九硅业(Fine silicon)”正式启动。一期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于2010年建成。号称“采用新硅烷法工艺,极大的降低能耗和污染”,达产后每公斤成本可以降至22美元!英利高层还宣称,六九硅业2013年产能将达到1.8万号。一时间各界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连离任的江泽民都亲自到六九硅业考察。不到一年六九硅业就现了原形:技术根本不成熟,成本高达每公斤60美元以上,生产线状况不断每季度最多产出几十吨,品质还难以保证。2011财年,英利为“六九硅业”计提了22.75亿元的减值准备(接近一期投资额),宣告项目彻底失败。

从上面的决策树可以看到,不自建多晶硅产能将处在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而投资建工厂产出合格品的成本低于国际厂商有概率只有10%。如果多晶硅生产成本高,用之生产光伏模组的成本必然也高,谁使用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转了一大圈还得转向国际厂商采购。当初,“无知者无畏”的苗连生必然不会料到,自建工厂成本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概率会那么小。回过头看,正因为施正荣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了解,尚德没有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多晶硅产能,避免了数十亿的投资损失。

模式先天有缺陷,弯道超车越猛摔得越惨

尚德电力、英利绿能的失败自然有其本身的原因。技术、市场、管理甚至企业领导者心态上都存在问题,这毋庸置疑,但这不是中国光伏产业深陷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之一是“两头在外”。在中国光伏军团成气候之初,中国99%的光伏产品销往欧洲市场,其核心原料多晶硅也几乎全部来自国际厂商。许多有识之士对“两头在外”颇有质疑,但“施正荣们”认为扩大产能就会赢得主动。

有些媒体认为中小规模光伏企业将更加难以生存,其实不然。在“开发区”简易厂房搞“来料加工”的小厂没有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不必在意原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大不了把电闸一拉,大门都不必锁,因为没什么可偷的!

除此之外,中国光伏企业还有两个死穴:需求非刚性、没有核心技术。

光伏电池不是必需品,其市场完全是各国政府补贴出来的,即使从绿色环保角度也有风电、水电、潮汐、地热和太阳能热利用等替代方式。当买方抱持“你们的东西我们可要可不要,你爱卖不卖就是这价”的态度,卖方庞大的产能就不是财富,而是包袱了。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GF-solarbe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3 索比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