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随着光伏发电在很多地区陆续实现平价上网,如果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5%的话,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仅以终端系统造价计算,产值1万亿人民币左右,考虑到上下游产品、辅料设备、设计安装,光伏市场产值还将更高,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第二,从全球能源战略的角度看,光伏平价上网之后,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这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中国能够主导这一产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也是欧美要进行双反的原因。
第三,刘振亚和国家电网公司欲通过交流特高压全国联网增强垄断势力的意图,始终难以获得发改委能源局的认可,中央政府通过支持以光伏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大发展,将有望成为打破电网垄断、启动新一轮电网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根据近期全国能源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2013年国内的需求将在2012年4-4.5GW基础上出现2-2.5倍的增长,达到10GW规模。
利好政策不断接力:国内已经出台的政策包括光伏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申报、国网支持分布式光伏并网的工作意见等;后续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电网强制全额收购、针对电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分布式发电并网度电补贴、净电量制度等;同时,为了维护行业健康的竞争环境,避免严重产能过剩的局面再次发生,为各环节设置行业准入条件的政策规定也有可能出台。
国产逆变器行业将是国内需求增长的最大受益者
逆变器需求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从地域分布来看,逆变器表现出强地域性特点:主要原因是国外市场技术和品牌壁垒较高,国内企业短期很难大规模进入。而国内市场由于价格较低,国外产品难有竞争力。所以不同于光伏其它环节,逆变器市场需求直接来自于本土市场,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在国内市场需求暴增的情况下,国产逆变器也将进入需求爆发期。
需求暴增将改变价格跌势
目前逆变器行业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对价格的判断。而价格核心决定因素在于供需。
201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国内光伏市场的爆发,纷纷开始进入光伏逆变器制造,导致2011-2012年行业竞争迅速加剧。从2011年中期至2012年底,逆变器中标价格下跌60-70%。导致行业毛利率水平受到大幅挤压。
但经历了2012年的行业大洗牌,行业产能在过去一年中逐步收缩。特别是在龙头企业掀起的价格战中,不少小企业已经开始退出。目前来看,大企业还能保持30%的毛利率水平,而诸多小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已经处于亏损状态。
强政策正在改变企业悲观情绪,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将改变价格预期:我们认为短期需求的暴增往往会导致产能或者供应链的紧张从而推动价格回升。根据我们对行业跟踪来看,目前大多逆变器企业采取相机抉择的策略。一方面能源局高调目标已经改变了市场对于逆变器出货量的预期,企业已经在为扩产或者寻求新产能布局,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对装机目标是否能够最终落实没有太大把握。目前情况下,虽然大家仍然处于谨慎乐观的观望状态,但是价格战已经停止,说明行业对供需格局扭转预期正在提升。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