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向日葵曾在2011年年报中承认:由于受欧债危机和产能急剧扩张等因素影响,太阳能光伏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产品价格急剧下滑,行业获利水平整体快速下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调,是行业发展趋势”。
此外,上市一个月左右,向日葵就为自己的超募资金盘算好了去处。在其2010年9月递出的《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级多晶硅片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提到,由于受技术限制,募投项目所需8 英寸硅片国内主要由行业大企业参股或控股,市场供应量非常少;而且由于供应商数量的增多,给原材料质量的一致性带来较大困难,进而直接影响公司产品质量。因此,尽快实施硅片制造项目,已迫在眉睫。
2012年中报显示,向日葵这项计划总投资高达19.99亿元的“年产1.6亿片8英寸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项目”已于2011年四季度进入试产,计划投资的4.64亿超募资金已经全部投入,然而在2012年上半年却仅获得7474.25万元的利润。
在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两个项目均未能达到向日葵的预计效益。如此巨量的产能,势将给向日葵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产能过剩得厉害,一名上海的光伏行业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向日葵很难做到以销定产的,在连续生产状态下,他只能渐渐降低生产速度,不能停产。另外,巨额的设备折旧费用这些固定成本是它很难控制的。
由于主营业务的疲弱,许多光伏制造企业又有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新玩法,向日葵也乐此不疲。
对于许多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投资光伏电站的好处显而易见,既可以增加相应的组件销售,又能够获得电站的投资收益。
2011年5月,向日葵以自有资金950万美元投资成立了向日葵(卢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卢森堡)]进行电站投资。对于投资电站这种新思路,向日葵走到了行业的前列。
2011年6月,向日葵各以自有资金10万元投资成立了向日葵(美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美国)]和向日葵(德国)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向日葵(德国)]。
但这些海外子公司并未能给它带来收益,反是业绩上的拖累。2012年上半年,向日葵(卢森堡)、向日葵(德国)、向日葵(美国)净利润-288万、-1036万、-21万。
2011年8月,向日葵(卢森堡)以近240万欧元收购BOREAS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太阳能电站项目,该电站位于德国德累斯顿市Elsterheide地区(规模为20-25MW)。该电站项目在2011年12月23日顺利并网发电。
2012年10月,向日葵成功出售了上述德国的20MW电站,获得5000万元的利润。
对于电站投资,向日葵采用的是滚动发展的思路,即建一批电站,转让一批电站,回收资金后再建电站,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