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上市以后,向日葵该产品的毛利率一直不稳定,整体呈下滑趋势。2010年和2011年,该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24%和15.06%。
如此夸张的变脸,让市场不断质疑其上市前的过度包装。
“主要是他选了一个最好的上市时点。”一名上海的投行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对于向日葵这种传统制造业公司,想要财务造假包装的余地并不大,所以包装往往是放在业务技术上和行业地位上。但是财务方面来讲,它上市的时点非常好,被过度包装的是这个行业。”
作为2005年成立的光伏产业后起者,向日葵处于产能扩张期,主营业务收入亦保持较高增速。公司产品主销德国市场,2010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88.31%,其中德国市场收入占海外市场的78.05%。
向日葵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提到“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光伏行业增长势头迅猛,2007年起超越欧洲、日本,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第一大国。2009年全国光伏电池产量超40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
然而,仔细分析其财报不难发现,高成长的形象完全要归功于海外市场的光伏补贴政策。
数据显示,向日葵2007年-2009年收到的税费返还分别为3863万元、1.25亿元、1亿元,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却分别只有1088万元、7642万元、1.19亿元。
“它属于比较老实,爆出来亏得比较少的反而有做账嫌疑,这是一个大家都认可亏损的程度。”上述北京证券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现在行业发展的症结在于必须淘汰部分过剩的产能,然而每家光伏企业都有自己的“背景”,每家公司也都会死扛下去。
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也表示,美国的“双反”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预计是短期的,光伏行业最本质的问题还是供过于求。
海外战略躁进
行业产能的过剩更凸显出了向日葵两年来的躁进。
在创业板上市后,向日葵立刻利用8.57亿元的募集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其核心正是围绕扩充产能以及向全产业链延伸。
其中,2.5亿元的IPO募投项目“年产2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增资第二期项目(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早在2011年4月就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