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记者致电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询问此事,该商会相关人士表示对该事件不了解,不予置评。
几年前薄膜电池之所以成为PE投资的热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用硅量较小(或者不用硅)。据业内人士透露,硅基薄膜电池组的用硅量仅为多晶硅电池组用硅量的0.5%左右。几年前多晶硅价格最高峰时达到400美元/公斤左右,金融危机之后一路下滑到14美元/公斤上下,这让多晶硅从占据电池总成本的50%降到25%,而薄膜电池同期成本仅下降了10%。包括非硅薄膜电池在内也由此失去了成本优势。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非硅薄膜电池近几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真的在转换效率和投资成本以及市场应用上上要想超越晶硅电池当前可能性并不大。此前,汉能高调宣布其薄膜光伏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铜铟镓硒(CIGS)组件量产转化率达15.5%,而拿市场上规模生产的尚德冥王星作比,单晶硅电池为18.8%,多晶硅电池为17.2%的转化效率。据称未来2年之内,Pluto技术的目标是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20%及多晶硅的效率为18%。
业内某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虽然汉能号称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能做到15.5%,但忽略了实验室数据和量产化的数据的差别。他表示,实验室数据有些是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去做的,并不能反映在电站使用中的发展效率,所以这一数据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