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顶帽子的确太大了点,光伏的脑袋太小,戴不住。即或真是阴谋,恐怕也只有上帝他老人家才设得起这么大的一个局。
不过,西方国家通过贸易壁垒狙击或者说延缓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倒是极有可能。
尽管晶体硅光伏技术的多数核心设备与工艺以及硅原材料都来自西方,但这一技术的规模化生产或曰初级工业化,却是在中国制造业参与后才实现的。而就当下的技术视野和规模化发展前景来看,光伏已是最有潜力成为未来主要替代能源的技术之一。
在这种前景预期中,西方国家当然不原意落后,何况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可行性已经被中国实践所证明。又由于制造端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败北,西方国家此时祭出贸易保护手段,则就不再难以理解,既可以狙击中国光伏发展速度,又可为本土制造业赢得发展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光伏技术的规模化民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方工业国家寻求未来能源技术的一种尝试和努力,只是没预料到在中国制造的参与下这么快就获得了规模化利用的前景,而由于其自身的工业化基础还不牢固,才被中国光伏冲击得七零八落。
实际上,光伏技术系由半导体技术衍生而来,其技术与工艺难度也要小于后者。也就是说,光伏业不过是从全球已然非常成熟的半导体产业中“拿来”众多技术与工艺为我所用。对于技术保护相对更为封闭的半导体产业来说,突然冒出来一个“更简单”的产业可以卖一些“更简单”的技术和工艺,且价格不菲还利润丰厚,又岂能不予笑纳?
如此,那些饱含光伏核心技术与工艺的高端制备设备,就成了给钱就能买到的“大路货”,这正是很多人认为光伏缺乏技术门槛的背后原因。
西方设备企业因此从中国光伏业挣了多少利润,获得了多少好处,有谁计算过?
由于半导体产业在涉“硅”环节的需求远远小于光伏业,因此其很多设备和工艺都要根据光伏业的规模生产模式进行技术改造。也正是因此,西方一些掌握半导体核心设备和工艺的企业在开发光伏设备和工艺时,很多都是在中国这个全球光伏制造大国首先获得了规模化试用,或者叫“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