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国家科技计划持续支持下,我国积极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先进能源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能源科技创新工作,在较短时期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部分领域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十年来,我国在智能电网与先进电网技术、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技术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它们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改善民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我国在建、在运60万kW及100万kW火电机组总量均居世界第一,实现了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建火电工程决算单位造价为3855元/kW,相比“十五”期间的3909元/kW下降了54元/kW。
推进成果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核电等先进能源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储备和推动力。以传统化石能源的零排放利用技术、新一代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技术和未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为特征的新的能源技术市场正在出现与形成之中。
促进节能减排。这十年,通过先进能源节约与环保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显著提高工业、住宅、交通、商业的节能技术水平,明显改善燃煤发电、可再生能源电力等能源生产或转化的重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取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先进能源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清洁、优质、经济能源供应,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使先进能源科技进步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十年,我国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的薄弱环节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源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示范应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用能难”问题。
未来展望
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必将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从各种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新一代生物质能源、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新一代核能、智能电网和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装备及系统。实施风力发电、高效太阳能、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等科技产业化工程。建立健全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促进新能源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的研发,有效衔接新能源的生产、运输与消费,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二十年,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将在煤炭洁净利用方向加快开发煤炭液化、气化、煤基多联产集成技术,以及特殊气质天然气、煤制气以及生物质制气的净化技术。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煤基多联产与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方向,着力突破700℃超超临界机组、400MW等级IGCC机组关键技术,完善燃气轮机研制体系,突破热端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和微小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掌握火电机组大容量CO2捕集技术。掌握7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商业化制造和分布式供能微小型燃气轮机的产业化。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开展超导输电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更高一级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电工新材料先进技术以及相应的装备技术;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能源网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技术方向,消化吸收三代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并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快堆核电站技术、高性能燃料元件和MOX燃料元件,以及商用后处理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掌握6—10MW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海基和陆基风电的产业化应用。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并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发展100MW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太阳能集成与并网运行技术。开发储能和多能互补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运行。开发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丁醇等液体燃料及适应多种非粮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工程示范,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行日产5000—10000m3生物燃气规模化示范应用。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间歇式能源系统,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与常规电力相当,发展百万千瓦光伏发电集成及装备技术;开展多塔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实现300MW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的商业应用;实现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及高值化综合利用。
延伸速览
下一页> 余下全文